本篇文章6129字,读完约15分钟

■一旦喜马拉雅经济走廊成功建成,西藏和云南将成为从一个内陆省份向中国开放的前沿。未来,中国有望通过西藏、云南等地向南亚和东南亚出口商品和资本,加快对外投资,淘汰落后产能,在发展过程中进口资源,确保国内能源安全。整个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将受益于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辐射。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本质上,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西部出口。西藏将成为喜马拉雅山周边经济合作带的战略桥头堡,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化将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喜马拉雅山周边的地缘经济一体化将推动跨区域地缘政治格局的诞生。如果南亚和东亚的经济是一致的,这将意味着东亚和南亚地理结构统一的开始,其结果将是亚洲大陆政治的一体化。通过围绕喜马拉雅经济带的合作,我们可以平衡大陆边缘政治和海洋边缘政治的力量,为中国打开一个突破海上封锁的空间。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3月16日,中国证监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支持西藏资本市场发展。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出席会议。肖钢指出,要通过多层次的股权市场支持西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将继续实施优先审核企业首次上市的政策,全面落实西藏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的“即时申报、即时审核”政策,降低首次和年度上市费用,进一步加大“新三板”市场对西藏的支持力度。肖钢还表示,期货市场应该在支持西藏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我们理解这一事件应该放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考虑。“一带一路”被认为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全球化4.0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依靠投资、贸易和货币重新参与了全球化的经济和政治活动。对内,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对外,将增加新的需求,扩大海外影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目前,已有近60个国家表示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也得到东盟、欧盟、阿盟等许多国际组织的支持。此外,中国还与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等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集中在东南沿海,那里集中了大量的重要资源,而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将由沿海地区主导,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由中西部地区主导。“一带一路”战略必将促进中国的产业转移,平衡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喜马拉雅中部经济合作带-南亚大通道

在今年的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的措施。2015年,南亚大通道将加快建设,连接一带一路和孟加拉-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推动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在西部地区,西藏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幅员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地理上,北部与新疆和青海相邻;它的东部和东南部与云南和四川接壤。南部和西部从东到西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和克什米尔相邻。边境线长约3842公里,不仅是“走出去”的重要区域,也是连接中国其他地区的重要枢纽。西藏无疑是在西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从狭义上讲,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以樟木、金龙、普兰港为窗口,以拉萨、日喀则等城市为腹地支撑,面向尼泊尔、印度、不丹、孟加拉等国。,发展边境贸易、国际旅游、藏医药产业、特色农业、畜牧业和文化产业等。围绕喜马拉雅山的广阔经济合作带从喜马拉雅经济区延伸到南亚和东南亚,以孟加拉国、中国、缅甸和印度为核心。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2013年5月,李克强访印期间,为推动中印关系进一步密切,两国共同提出建立经济合作区。在联合声明中,中国和印度特别提议,两国应共同提议建设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经济走廊,并成立一个联合工作组,以加强该地区的连通性。显然,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的辐射效应将推动南亚、东南亚和东亚三大经济部门的共同发展。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可以通过这四个国家的延伸,促进亚洲经济最重要的三个地区的联动发展。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在这个经济带中,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和缅甸是核心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总面积1340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28亿。它们资源和能源丰富,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大。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印度是金砖国家之一,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拥有12亿多人口,自然资源丰富。氧化铝储量和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占世界出口的60%。此外,印度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软件产业是印度的支柱产业,但虽然印度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农业基本上不能自给自足。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人口超过1亿,经济基础薄弱。它的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然而,孟加拉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天然气、石灰石、硬岩、煤、褐煤、硅石、硅石和高岭土。截至2014年,已公布的天然气储量为3113.9亿立方米,煤炭储量为7.5亿吨。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缅甸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但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西北是印度和孟加拉国,东北是中国,东南是泰国和老挝。缅甸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业,6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但是,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缅甸对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强烈的需求。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预计它将产生东亚和南亚以外的一个次区域

有概念边界的亚洲经济区

近年来,中国与印度、孟加拉国和缅甸的贸易总额迅速增长。2014年,喜马拉雅山周边主要国家进出口总额增长25.8%。根据中国的进口数据,随着合作的深入,中国从喜马拉雅经济区的进口增长率正在上升。2014年,中国进口增速超过60%,远远超过平均水平,显示了中国未来在喜马拉雅山周边的深度经济合作区的区域发展潜力和经济前景。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投资领域也是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将帮助改善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周边主要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去五年,中国对外投资的平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5.6%。可以预见,这一水平将在2015年进一步提高。然而,中国与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等南亚国家的投资合作却停滞不前。近年来,中国在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的投资比例没有超过中国对外投资的2%,这与贸易合作有很大不同。一方面,这与地理环境有关,中国缺乏通往南亚的大通道;另一方面,这也与中国缺乏针对外国投资的顶级设计有关。然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将加速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加快经济合作无疑将为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周边的所有国家提供充足的投资资本,这不仅有助于中国消费过剩产能,也有助于加快主要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南亚的主要通道。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除了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前景,货币合作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中国可以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丝绸之路专项基金为吸引资本的国内外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这不仅为“一带一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战略提供了金融支持,也扩大了人民币的影响力,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各国的国民经济体系基本上是以海港为中心的海洋经济。当沿海经济发展相对饱和时,各国都期望经济能够从海洋向内陆延伸,通过沿海地区不断向内陆辐射,同时促进内陆经济发展,完成产业转移。一旦喜马拉雅经济走廊成功建成,这将意味着印度东北部各邦拥有一个更方便、更高效的海港。缅甸和孟加拉国也将受益于经贸交流。国与国之间的要素流动更为便利,也就是说,这条经济走廊将使每个国家的国内经济结构在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之间、中部地区和边境地区之间更加平衡。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对中国来说,西藏和云南已经从一个群山环绕的内陆省份变成了对外开放的边疆。未来,中国有望通过西藏、云南等地向南亚和东南亚出口商品和资本,加快对外投资,淘汰落后产能,在发展过程中进口资源,确保国内能源安全。在此期间,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周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改善和升级,西部的高速铁路和公路有望与其他国家连接起来。整个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将受益于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辐射。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总体而言,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首先可以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需求,改变相关国家的经济布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地理上,喜马拉雅经济区是连接亚洲地区的重要枢纽,既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又有良好的港口设施。北临东北亚,东接印度支那半岛,西接巴基斯坦、伊朗和中东国家。促进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将为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一个模式和推动力,甚至有望产生一个超越东亚和南亚概念边界的亚洲经济区。如何实现经济合作区的联动发展,需要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战略规划。核心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实现各地区的互利共赢。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或者它将促进跨区域地缘政治格局的形成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化将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喜马拉雅山周边的地缘经济一体化将推动跨区域地缘政治格局的诞生。中印关系在喜马拉雅经济带中非常重要。日益紧密的经济相互依存将在中印之间创造一个新的地缘政治环境,这将制约和影响双方的战略和政策选择。中国和印度都是邻国和大国,彼此是外交重点。两国在经济发展上是互补的,都有很强的相互发展的意愿。经济一体化将使未来的中印关系有更坚实的基础。除了中印关系,中国和缅甸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也将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消除或缓解。地缘政治稳定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为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创造良好稳定的环境。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在亚洲,海边的政治模式和陆地边缘的政治模式之间有更好的平衡。在亚洲的政治结构中,海疆政治最为明显,美国通过海疆政治形成了一个岛链。如果南亚和东亚的经济是一致的,这将意味着东亚和南亚地理结构统一的开始,其结果将是亚洲大陆政治的一体化。亚洲海上力量和陆地力量之间的格局将更加平衡。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从全球格局来看,这将提升亚洲的整体地位和影响力。进入近代以来,亚洲地区出现了分裂状态,这是全球格局和亚洲格局下的一种次区域地理格局。随着东亚和南亚边界之外的亚洲经济区的出现,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亚洲也将出现,这将大大提高整个亚洲和亚洲国家的国际地位。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西藏发展潜力巨大(报价000752,咨询)

看看西藏自身的发展状况。其经济总量居全国之末,2014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921亿元。西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6万元,居全国第三位。西藏主要依靠有色金属、矿产品、水电、食品和医药工业。西藏的工业发展受到许多限制,西藏经济的背后也有一些客观因素,但西藏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西藏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铜矿开发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在铜矿开发领域,2015年西藏铜矿年产量将超过30万吨,国内产能将达到22%。在盐湖开发领域,2015年西藏碳酸锂年产量将超过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38%。西藏铜矿主要分布在西藏东部的玉龙成矿带和西藏中南部的冈底斯成矿带。此外,板奴成矿带也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其中,玉龙成矿带长约400公里,已探明1个超大型铜矿、3个大型铜矿和2个中型铜矿。除了铜,铁还与钼、金、银、钨、铼、硫和其他有用的成分结合在一起。矿带中的玉龙铜矿单个矿床储量居全国首位。冈底斯成矿带长约1000公里,有一个超大型、三个大型和几个中型。它是近年来中国最具找铜前景的铜成矿带。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西藏是世界内陆盐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西藏已发现盐湖490个,总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西藏部分矿区资源丰富,品位高,在世界上罕见。以硼、镁、锂、钾、铯为主要成矿元素的矿点,如西藏的基布查加湖和加尔昆沙湖,不仅具有大中型矿床的远景规模,而且还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体。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在水资源方面,最新调查显示,西藏自治区河流水量居全国首位,水资源理论储量仅次于四川省。区域水量达到448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30%,人均和亩均居全国首位。西藏水资源理论储量为2亿千瓦,理论年发电量约为18000.15亿千瓦/小时,技术开发能力为116000兆瓦,其中可利用储量10兆瓦以上的河流340多条。在众多河流中,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是水资源最丰富的,其技术可开发量占西藏的85.6%。可开发的梯级电站规模在1000兆瓦以上,有的甚至可以建设10000兆瓦的巨型电站,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水资源“富矿”。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西藏的水量和水资源储量在地理分布上是不平衡的,其中藏东南河流占全区的54.8%,水资源储量占总储量的70%。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发水电站约400座,年发电量约430亿千瓦/小时,仅占技术可开发能力的6.99%,开发速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水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还有特色藏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藏医药是在广泛吸收和融合中国医学、印度医学和大食医学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独特的医疗体系。它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比较完整和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除西藏自治区外,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藏族自治州、自治县也使用现代藏药。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区。据有关单位调查,西藏共有藏药资源2436种,其中植物2172种,动物214种,矿物50种。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历史上,藏区一直是中国药用植物的巨大宝库。据初步统计,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1000多种,其中冬虫夏草、平贝母、三七、天麻、灵芝等。是国内外畅销的稀有药材;海南粗榧、红豆杉、鬼臼、八角莲、紫草、苦皮藤、百合等。是潜在的抗癌药用植物。此外,还有中药如砂仁、钩藤、秦艽、牡丹皮、木瓜、重楼、麻黄、桃仁、黄连、柴胡、当归、黄芪、龙胆、党参、附子、大黄、三针、雪莲和五味子。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藏药的独特魅力在于,所用药物大多采自海拔高、温差大、阳光强、无污染的高原地区,其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远高于其他同类药物,不会引起医源性和药物性疾病。青藏高原有2000多种植物、159种动物和80多种矿物质可入药,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民族药都无法比拟的。它被称为“千年的神奇效果。”最后,还有它的旅游资源。西藏旅游(报价600749,询价)市场是唯一仍处于早期增长阶段的旅游市场,也是中国增长最快的旅游市场。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西藏: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西部桥头堡

显然,从本质上讲,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西部出口,“一带一路”战略是促进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中国和南亚各国影响深远。其中,西藏正是连接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西藏将成为喜马拉雅山周边经济合作带的战略桥头堡。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扩大对外开放。2015年,将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连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进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西藏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幅员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它不仅是出国的重要出口,也是连接中国其他地区的重要枢纽。这次会议的重点是支持西藏的发展,这基本上意味着中央政府已经把西藏确立为在西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这将为西藏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中国证监会本次研讨会体现了金融优先的原则,强调通过资本市场支持西藏企业发展,依托资本市场规避商品价格波动风险,鼓励和支持资源型企业发展。因此,西藏上市公司将直接受益于资本市场的重点支持。更多的项目也将获得财政支持。同时,除资本市场支持企业融资外,未来的财政政策将重点支持西藏建设,ppp模式将在西藏推广应用。西藏的基础设施必将进一步改善,这将直接有利于交通、电力和水利。同时,西藏的旅游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有效开发。

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根据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因此,我们预计,可能很快会有相关的重大政策一揽子,以支持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开放。

标题: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