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5字,读完约3分钟

有一段时间,银行通过提取足够的存款并将其贷出来赚钱。在一个相对缺乏资金的时代,在政策利率保护的帮助下,银行比任何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都更加放松,这通常被称为“躺下来赚钱”。目前,这一切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并购业务成商业银行转型“必争之地”

“为了赚钱而撒谎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民生银行(600016,Guba)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张立洲2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丰水美草”描述了过去,以“冰河时代”描述了现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金融重组,给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和发展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并购业务成商业银行转型“必争之地”

根据陆续发布的银行年报,六家已发布业绩快报或年报的银行净利润增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商业银行经营展望显示,商业银行收入增速可能放缓至9.1%,净利润增速将同时降至9%。

并购业务成商业银行转型“必争之地”

在利润增长下滑的背后,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收入的最大影响在于息差收窄。据测算,如果在未来十年内放开存款利率,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银行的息差收入可能下降60-80个基点,银行利润将减半。

并购业务成商业银行转型“必争之地”

在这种背景下,探索绩效增长的新领域,寻求转型发展,已成为银行的“必修课”。M&A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商业区,已经成为主要商业银行的目标。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并购1929起,同比增长56.6%,并购金额1184.9亿美元,同比增长27.1%。

并购业务成商业银行转型“必争之地”

根据汤森路透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的M&A活动在2015年开始强劲。截至目前,已公布的涉及中国企业的M&A交易总额已达到811亿美元,比2014年第一季度增长21.6%,使2015年成为中国M&A市场历史上同期交易额最高的一年。

并购业务成商业银行转型“必争之地”

这似乎只是开始。高盛(Goldman Sachs)M&A亚洲区董事总经理金钟云比较了中国和欧洲的M&A市场,表示2014年中国的M&A市场在交易量、行业分布和交易规模方面与1996年的欧洲非常相似。1996年,欧洲的M&A交易量约为2000亿美元,而2014年,欧洲的M&A和重组交易量超过1.2万亿美元。他预测中国的M&A交易量在2020年前可能会上升到1万亿美元。

并购业务成商业银行转型“必争之地”

这一前景大大增强了商业银行拓展M&A业务的热情。民生银行董事长齐宏在24日举行的中国M&A合作联盟M&A峰会论坛上,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这个市场的“雄心”:民生银行将致力于促进和支持有竞争力的客户通过M&A一体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并购业务成商业银行转型“必争之地”

事实上,M&A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战场”。自2008年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M&A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以来,国内许多银行取得了很大成绩,如平安银行的一站式M&A金融解决方案、民生银行的一揽子并购“保姆式”服务等

并购业务成商业银行转型“必争之地”

“不管工业企业对金融有多了解,也不管它们涉及到多少并购,它们仍然需要专业服务来满足其核心需求。”张立洲表示,M&A企业需要的核心服务包括信息中介等交易服务、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评估和会计服务,以及M&A贷款等融资服务。这一系列的服务要求各种金融机构和市场中介参与其中,而商业银行最合适的角色就是“领导者”。

并购业务成商业银行转型“必争之地”

并购

并购包括两种含义和两种方式。在国际上,通常将合并和收购结合起来,统称为并购,而在中国,它们被称为合并和收购。也就是说,企业间的并购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财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资本运营和管理的主要形式。

并购业务成商业银行转型“必争之地”

企业并购的分类

并购按照法律形式分为吸收合并、创立合并和控股合并。

1.吸收和合并。吸收合并,也称为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支付现金或发行债券来兼并一个或几个其他企业。合并完成后,只有合并方仍保持原有的法律地位,被合并企业失去原有的法人地位,作为被合并企业的一部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并购业务成商业银行转型“必争之地”

2.创建和合并。成立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共同设立一个新企业,并以新企业的股份交换原企业的股份。成立合并后,原有企业全部丧失法人资格,新设立的企业统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并购业务成商业银行转型“必争之地”

3.控股合并。控股合并,也称为控股股权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支付现金、发行股票或债券来获得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原企业取得控股权后,仍以独立法人身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标题:并购业务成商业银行转型“必争之地”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