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3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经济进入经济增长转型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早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江苏省常熟市金融风险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常熟分行充分发挥金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牵头单位作用,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目前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人民银行常熟支行主动借水,以“优秀金融生态县”三年评审为抓手,多次向市委书记、市长、分管副市长作专题汇报,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2014年,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加强常熟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等政策,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在改善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领导地位,明确了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为此,市委、市政府多次邀请上级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前来指导,设定了半年集中、年底不良率降低1个百分点、不良率控制在2%以内的工作目标,明确落实重大金融事件领导包制度,明确领导市领导、责任单位和工作进度,确保金融生态环境工作进入新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常熟分行采取一企一策多措,提高了应对金融风险事件的水平和能力。为应对“吴市四企”风险事件,中国人民银行常熟分行创新组织了“类似银团”模式,实现了减债减险。目前,四家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恢复正常;针对李璇集团的经营危机,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成功实现了产业调整、转型升级;针对田明和厉行达,果断采取破产重组并迅速处置,大大降低了全市不良贷款的总量和比例;针对相互保险和担保链的风险,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引入土地抵押评估新政策,适度提高工业用地抵押融资评估水平,进一步发挥土地融资功能,化解相互保险和共同担保风险;针对金融纠纷处理费时费力的问题,人民调解委员会应运而生,充分发挥其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为处置不良贷款建立绿色通道,提高效率。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常熟分行也加强了安排和预警,努力构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去年年初,我行创新建立了金融稳定测试联系机制,每月召集8-9位分管信贷的副行长召开例会,重点关注银行业务、潜在金融风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信贷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新兴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本行还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合作,利用中小企业信息辅助系统对全市5200多家工业企业进行“体检”,全面识别企业经营风险,发现问题及时介入,促进企业顺利运营。积极搭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政法交流平台,签署跨部门信息共享、争议解决、协同研究和共建协议,加强多方信息沟通与交流,形成部门合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尽管很难,但吹走疯狂的沙子需要金子。中国人民银行常熟分行积极探索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将常熟推入了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轨道。截至2014年12月底,常熟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384.92亿元,比年初增加60.25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937.75亿元,比年初增加184.43亿元。2014年,全市区域生产总值1980亿元,增长9%;公共预算收入138.58亿元,增长8.14%。
标题:营造创建氛围 构建长效机制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52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