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7字,读完约5分钟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进出口环境不容乐观的新常态下,作为“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的上海港会焕发出怎样的活力?“上海港集团的转型发展(报价600018,咨询)将形成‘一主多能’的格局。”上海港集团总裁严军在首届中国(上海)企业社会责任峰会全媒体采访中向记者解释了这一点。

转变大数据思维
严军认为,上海港近年来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的外贸形势和外贸进出口额的进一步增加。今年前两个月,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然而,面对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外贸发展形势复杂、外贸进出口额增长目标下调等不利因素,上海港集团也面临转型发展问题。

为此,公司将主要围绕转型“做文章”。一个关键点是,2015年,上海港集团将推出“效率服务年”,旨在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严军认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对上海港集团意义重大。“上海港集团的装卸效率在业内乃至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我们之所以要强调‘高效服务’并付诸实践,是因为公司意识到,船舶大型化后,码头装卸效率就成了关键。”根据严军的进一步分析,在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下,过去10000个标准箱的船舶被认为是非常大的,现在它们被“比较”为18000个标准箱和19000个标准箱的船舶。然而,航运企业对港口企业的要求可能是装卸可以在24小时和36小时内完成,这必然对港口装卸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谈到“服务”时,严军指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阶段,终端作为一个服务行业,面临着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的挑战。“例如,通过实施平台战略和为客户提供大数据服务,这些都是公司在未来几年将面临或大力发展的重要方面。这些数据可以为我们创造价值。我们可以了解哪个时间段的客户最忙,哪个地区的客户有什么需求,以及某个地区每年的商品销售季节,这可以为未来的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严军表示,港口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必须与网络经济有效融合。因此,今年上海港集团提出建立“集中卡预约平台”、“集中卡分配平台”、“跨境通信”、“管理平台”和“分公司调度平台”五大平台。其中,"跨境交流"允许公民通过网站购买海外资料。

战略投资者的选择
除了上述“高效服务”的理念外,上海港集团的转型目标也定位于“一主多元”的发展模式。“一个主人”对应的是港口的主营业务,“多元化”指的是发展港口物流、港口金融等相关产业。同时,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严军表示,上海港集团是一家有竞争力的企业,公司的许多行业都面临着市场导向的竞争。集团的业务发展不能局限于中国,其未来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码头运营商和港口物流服务提供商。同时,为了激发企业活力,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也不排除将来会引入一些有利于集团发展的战略投资者来交换或增加整个集团的股份。

“前提是这一战略投资必须有助于集团未来的战略发展。适当降低国有股比例有利于整个集团的发展。然而,具体的比例很难界定。关键是看引进的战略投资者能否配合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能否为上市公司做出贡献,给集团带来更大的利益。这是我们为战略投资者实施的混合所有制。重要标准。”严军还透露,在选择战略投资者时,应该优先考虑与公司上下游产业链相关的合作伙伴,或者那些能够帮助公司未来“走出去”、帮助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合作伙伴。

“点、线、面”的网络化发展
阎军在谈到“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时,阐述了上海港集团长江战略的最新内涵,即在原有“点、线、面”的基础上发展成网络。“港口是一个‘点’,长江航运是一条‘线’,形成一个‘面’,但这还不够。我们也希望有一个以当地港口“点”为基础的物流网络,形成对周边的辐射功能。我们希望沿着长江形成一条南北300公里的走廊。这条走廊里的货物可以通过水路走得更远,因为水路是最经济、最环保的。过去,公司专注于“点”的培养和“线”的开发。现在有必要形成一个网络。”严君说道。

“一带一路”给上海港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公司将重点关注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机遇。严军表示,上海港集团与海上丝绸之路节点的港口城市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友好交流。“最近,我们计划以某种形式将海上丝绸之路的这些港口聚集在一起,讨论这些港口如何为国内贸易和航运公司服务。上海港集团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举办海上丝绸之路覆盖港口论坛。当然,我们不排除与这些港口合作。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将进行一些投资,帮助当地港口改进硬件和软件。”
标题:深化改革 上港集团“一主多元”谋转型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52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