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4字,读完约3分钟
炉霍2月6日电(刘忠俊何泽晓) 6日在四川甘孜州炉霍县开展地震40周年纪念活动,缅怀社会各界千多人、因地震丧生的人们,感谢救援人员。
1973年2月6日18点37分05秒,炉霍县发生7.9级地震,灾害造成当地2204人遇难,留下80户绝家、43名遗孤,县城也变成了平地。
“由于突然的灾害,我和弟弟瞬间成为孤儿,我们无能为力的时候,人民的子弟兵来了……”祝46岁的地震幸存孤儿每年这一天在地震中失去家人。 付花不远的女儿看电视时,她无法想象母亲经历的痛苦和痛苦。 但是,对花等很多幸存者来说,地震带来的身心创伤会波及一生。 “地震后,自己和弟弟无家可归,被送到孤儿院,在那里孤儿们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 ”。 付花说。

在“记得1973年炉霍大地震”的摄影展之前,老人、孩子被深深地吸引了。 “大地震发生后,人们帮助老人和孩子,慌忙奔向街道。 震源地大量民房倒塌,破坏房屋的幸存者无家可归。 从四面八方送来的伤员被放在临时简易房间里。 ”。 照片提供者杨孝康向现场参观的民众介绍了地震发生后的感人故事。
"大地震发生后,馀震仍在继续,人民子弟兵一个人赶到救援炉子和霍震地震,来自各地的49名医疗队668名医务人员也赶到地震地区救助伤员,在虾沱和吉绒平堤一带飞行 想起地震后救援活动的情况,从乡下赶来参加活动的九麦爷爷眼中依然表达着感谢之情,40年过去了,他已经成为老年人,成为地震后炉子霍变的目击者。

多郎康都牧民的定居点是独特的藏族特色红瓦新居错误地屹立在草原上。 “现在路通到房子前面,水也进屋,什么都方便。 政府还送来了“马背电视”和帐篷等用品,以前没有想到。 ”牧民达娃笑着说,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时,有些习性游牧的牧民还不想定居,看到农业区的坍塌科房抗震美丽,住在定居点后,可以享受教育医疗服务,慢慢改变大家的看法和观念

“今年炉霍将投入2200万元完成180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风貌改造,预计将彻底改善民众的居住环境。 ”。 炉霍县住宅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代大鑫表示。

虾拉沱村是典型的藏汉杂居村,全村123户506人,其大地震虾拉沱是重灾区,很快村就被夷为平地。
春节快到了,村民吴福寿一家正忙着挂灯笼贴对联。 在1973年的地震中吴福寿才12岁,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吴福寿满足于现在的幸福生活。 吴福寿表示,随着当地青稞产业的迅速发展,村里成立了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统一价格标准、统一作业安排、农业机械统一检修等运营模式,合作社成长,已经有7台联合收割机、20台播种机、农用卡车

记者走在虾拉沱村干净的街道上,宽敞明亮的崩溃科室,干净整洁的通道……。 日新月异的一些变化,记者怎么也联系不上眼前的景色和40年前的灾区。 “村子里建设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广场。 今后的旅行将是虾拉沱村的要点迅速发展的方向,我们将使虾拉沱成为名副其实的康巴第一村。 ”。 虾沱长廖才龙兴奋地说。

“以前露天树不值钱,现在满山露天茶树成了我们致富的摇钱树”虾沱村村民八一说,村子里建了茶厂后,村民将俄黄色茶树达5万株。 他去年把家里休耕还林的三亩林地都种在俄罗斯色茶树上,年收入达五万多。
标题:热点:四川炉霍40年从地震废墟上崛起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85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