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3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郑州1月4日电题:豫“80后”创业谈:从“蜗牛人”开始
中新社记者李贵刚
他谈到创业经验说“必须学会像蜗牛一样负重”,朱春光形容为“一言难尽”。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做‘蜗牛人’”。
今年24岁的朱春光来自河南周口农村,警官大学毕业后,因业馀爱好自学创造,摸索cosplay道具的制作方法和妙招,将各种cosplay道具销售到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
画图纸、剪模型、上色……朱春光先生在装满各种动画道具的房间里,一边熟练地制作cosplay道具,一边说明创业的背景。

与许多“80后”创业者不同,朱春光认为自己的“商路”不仅仅是做生意,而是感情上和思想上的买卖,“像朋友一样感情上做”。
朱春光和客户交朋友,朋友介绍客户,客户越来越广泛,“不用担心销量,好作品能卖1万元”。
朱春光的创业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毕业后的三年里,他投资经营过三家动画店铺,但都以经营不善告终。
近年来,我国高中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据河南省官方统计,该省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50万人,就业压力依然不减。
就业“冬天”造就了许多朱春光般的创业者。 离开“象牙塔”后,同样是“80后”的周利华为自己设计了创业“曲线”。
2006年毕业于师范学校,周利华开设了专卖家乡“特产”的网店。 那个偏僻的乡村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受到亲戚和邻居的反对。
“不认真工作,乡下就嫁不出去。 ”没办法,周利华一边做着亲属设计的代课教师的工作,一边利用业馀时间经营着自己的网店。 白天上课,晚上上网。

周利华的“曲线”现在越来越高,生意也从网上开了商场。 现在,她已经辞去代课老师的工作,观念改变的父母们和她一起“打包”销售家乡的茶叶、干燥蔬菜、蔬菜等,在全国很多百货公司都设置了专卖店的面条。

“面对各方面的疑问,必须勇敢地接受,对自己当初做出的决定负责到底。 》周利华认为自己的创业“曲线”是正确的。
根据一项调查,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只有1.6%,欧美各国达到了20%到30%左右。
这在朱春光眼里,大学生已经不是光辉的事件,大学毕业后必须面对家庭、生活、就业等各种压力。 因此,朱春光将自己的动画名字命名为“蜗牛”。
“每个人都知道创业难”朱春光说,要想把“兴趣”变成现实,首先必须学会“自我贬低”,甘于痛苦、疲劳、被欺负的“蜗牛”,勇敢负责。
事实上,像朱春光、周利华这样的大学生创业者还很多,他们都是从“蜗牛人”一步一步开始,做一些“临时工”,为将来的创业积累经验。
河南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崔进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关于事业,除了经济理解外,最重要的是在哪里最合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价值。”
标题:热点:豫“80后”创业谈:从“蜗牛人”做起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85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