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6字,读完约3分钟

“每个人坐这个位置都需要责任感。 我们的中央控制室有这么多仪器、参数和接口。 一个数值下降就有超压的危险,结果难以想象。 ”陈先生操着“西域风味”的普通话对记者说。

热点:新疆见闻:“黑色大地”燃烧的红色油气梦——

陈先生面前整齐地排列着8台电脑显示器,对面墙上挂着4台大屏幕显示器,整个工厂的动作在这里很明显。
“1812线,现在压力17.6,产量6万8,”陈先生的同事熟练捡到操作台的通报机,让巡逻岗的工人检查现场,每个人的数字都很认真,精确到小数点以下。 宽敞的中央控制室里坐着四名操作员,他们监视着整个采气厂的21口呼吸井的每秒产量和状态。

热点:新疆见闻:“黑色大地”燃烧的红色油气梦——

这样的员工从早上9点持续到晚上8点,由夜班同事轮流。 “我们这样坐了十几个小时。 除了吃饭、上厕所以外,眼睛很少离开显示器。 脑子里的这根弦松不开。 涉及几十万人的呼吸呢。 ”陈先生拍拍自己结实的肩膀,摆出了背负重担的姿势。

热点:新疆见闻:“黑色大地”燃烧的红色油气梦——

笔者所在的厂区是新疆油田采气一厂克拉拉的美丽解决站,陈连武是这里运行班的班长,工人们都叫他陈先生。

采气站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深处,位于准噶尔盆地底部,距最近的换档公寓40公里多。 陈先生上班后,经过连绵起伏的沙漠公路,坐公共汽车要一个多小时。 这条路他已经走了三个寒暑。

热点:新疆见闻:“黑色大地”燃烧的红色油气梦——

“一到冬天,无论是寒冷结冰的时候,还是煤气最紧张的时候,我们的仪表都害怕结冰,零下40多度的天气,管道最容易结冰,仪表也经常破裂。 ”陈先生指着窗外白雾弥漫的沙漠,进入了雪白的回忆中。

热点:新疆见闻:“黑色大地”燃烧的红色油气梦——

寒冷结冰的不仅是仪器,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设备结冰时修理。 我们21口井分散在340公里的沙坑里,出去巡逻了。 眉毛,胡子都结冰了,同事们彼此认不出来。 ”陈先生关于冬天的遭遇,脸上的肌肉变硬,好像上次结冰也解不开了。

热点:新疆见闻:“黑色大地”燃烧的红色油气梦——

“我们班长是‘两岸三地’,一家三口在三个地方,妻子在200公里外的准东基地,儿子依赖克拉玛依,他在这里,一个月见不到两次”陈班组的万姐姐说了很有趣的话。 只是作为母亲的她,也同样忍受着丈夫离散的生活。

热点:新疆见闻:“黑色大地”燃烧的红色油气梦——

采气工人像游牧民一样在职场和后方之间移动,半个月在油气田工作,半个月回到基地团聚,过着牛郎织女、天各一方的生活。 无论多么再会,他们都看到沙漠中明亮的月亮,诉说着对家人无限的思念。

热点:新疆见闻:“黑色大地”燃烧的红色油气梦——

“为什么? ”陈先生扪心自问,“家里有80多岁的父母,下面有10多岁的娃娃,期待着我们养家糊口。 我们有点累也没关系。 不管身体多辛苦,家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值得。”。 到此为止,这虎生威的硬汉,眼里也露出了罕见的温柔。

热点:新疆见闻:“黑色大地”燃烧的红色油气梦——

晚上八点到了。 公共汽车载着夜班工人来到了这里。 陈先生开始向换班的同事说明白班的运行情况,询问夜班的观察事项。

“这周我们上白班。 我把尽量重要的问题留在白天处理了。 一到晚上就容易犯困。 观察力也最好集中在白天。 ”陈先生挥手告别夜班同事,回头说。 "下周轮到我们上夜班了. "

热点:新疆见闻:“黑色大地”燃烧的红色油气梦——

黄昏笼罩着沙漠,采气工人火红的工作服发出火焰的光芒,在夜色中特别耀眼。

标题:热点:新疆见闻:“黑色大地”燃烧的红色油气梦——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