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4字,读完约2分钟
【人物简介】
马兆兴,男,1965年4月出生,山西右玉县人,中国共产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86年8月就业,1986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1993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2001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教育语录】
谈校园文化
“我们不能总是做四面白墙,不能轻易发板报,也不能发表名人名言。 让他们在墙上说话,进入校园,进入走廊,进入教室,都可以接受教育。 ”
校长必须关注老师的冷暴力
马兆兴说,现在老师体罚学生的情况很少,但是一点点老师用语言讽刺自己的学生,用恶毒的语言伤害学生这样的“冷暴力”出现在校园里,“当学生并不什么都不擅长,老师的每一行人很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老师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学校,代表太原市的教育形象。 由于和老师“收”类似的不正当行为,父母们很可能不再对教育耿耿于怀。” 马兆兴希望校长们能管理各自学校的老师。

谈“好学校”
“我们评价学生不能用尺子来衡量。 那样的话,会忽略一部分学生。 同样,对一所学校的评价也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 “好学校”的标准应该说是多元的。 例如,我认为有些学校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很好,在家庭教育这一点上带动了学校的迅速发展,这就是好学校。 例如,有些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抓得好,有些学校读书活动做得好,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我们将这类学校认定为“好学校”。 也就是说,好学校的标准必须着眼于学校的基础工作和综合学校的实力,考虑其在学校中鲜明的优势和生动的亮点。 ”。

学校的安全工程
2008年,在太原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太原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实施“百校兴学”工程,从当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新建、改建、整合100所中小学,列为每年市民办的10件事实之首。 三年来,在平均20天一次的太原市“百校兴学”实务会上,马局长几乎没有缺席。

“谈无安全、谈教育、谈无教育、谈快速发展。 如果生命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不可能发生教育、教育行为。 让校园成为最安全的地方,是我们大人的责任,是对下一代负责的事件。 我认为“太原模式”最大的亮点是“市长建学校、校长校学”模式,梳理职责,有一定的宣传价值。 ”。
标题:“马兆兴”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01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