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28字,读完约8分钟
原标题:长春理工大学有“牛人制造部”
在国内某知名互联网巨头实习两个月后,长春理工大学大三学生贺舒婷拿到了入职offer。 这意味着到了大学四年级后她才能正式进入公司。 在她实习的部门,收到offer的另外两人毕业于国内外名校。

所属实习部门的老师评价贺舒婷说:“善于表达信息,执行力强,有责任感。” 但是,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贺舒婷还是个“不喜欢表达,容易焦虑”的姑娘。 “幸运的是,进入了羽良的实验室”贺舒婷把成长的首要原因归功于这个校内学生的自我组织。

长春理工大学、羽良实验室是师生口中的“牛人制造部”。 2009年这个事业室成立以来,像贺舒婷这样羡慕毕业后行踪的过去成员还有很多。 有进入国外名校的,也有进入世界500强的。

选择最严格的校内学生社团
工作室被命名为“羽良”,意思是“羽化为良人”。 羽良实验室第一代负责人杨冲介绍说,目的是为想思考和工作的同学提供实践平台,弥补校内各种实践机会的不足。 与其他学生社团不同,羽良实验室关注的是学生的科技知识储备、执行力的提高、社会关系的理解。

自主创办和运营,有独立的经费来源,学校不参与羽良实验室的管理,只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 羽良实验室做一点电脑销售、产品设计等盈利项目。 此外,参加比赛的队伍和个人也自愿捐赠部分奖金,以维持员工的正常运营。

“一言以蔽之,就是实现自己的精英教育。 ”杨冲说。
8年前,也是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二年级学生的杨冲与光电工程学院四年级学生李雨轩、程荣翰一起创立了羽良的工作室。 据他们介绍,刚进入大学时,大家的专业基础和综合能力基本相同,但4年后差距显著,有些人有职场经验和状态,但大部分人的整体素质和高中生一样。

职工办公室按照企业模式运行,实行项目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帮助成员思路从学生变成社会人士。
目前,羽良实验室有科技实践部、市场实践部、就业实践部三个部门。 各部门正式成员不超过10名,加上实习成员不低于50名。 每年,如果员工是新的,招聘比例只有5%到10%。

网上申报、面试、笔试、团队任务分配、两周后团队成果展示、最终面试……大一点,最终能进入羽良实验室的市场实践部,贺舒婷可谓五关斩六将。 经过6次筛选,经过几个月的实习期,最终可以成为实验室的正式成员。

在校内选择社团的时候让他们体验竞争,让最后剩下的人可以珍惜这个平台。 杨冲先生解释说,像很多社团一样,只要申请就能参加,那么很多人都是“打酱油”的角色,效果不好。

贺舒婷有深刻的体验。 报名参加的社团,“因为人容易偷懒,所以我觉得在社团工作就可以了”。 她在羽良的办公室里说,项目制为每个人确定了权责,业绩评价垫底的人将被淘汰。

成为活跃的技术人员
现在的程荣翰和李雨轩,一个在国外读博士,一个在北京做科学研究。 留在长春的杨冲创立了英语培训学校。 尽管早就毕业离校了,但三人关注羽良员工办公室的快速发展状态,制定弟妹计划,介绍资源并提供。

作为成立以来一直存在的部门,科技实践部是羽良实验室的招牌。 近年来,科技实践部学生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被收录在ei核心期刊中。
目前,光电新闻工程学院大三学生梁永鑫是部门负责人,大家都称他为“技术大拿”。 对他来说,程荣翰和李雨轩是模范,不仅技术厉害,社会交流能力也很强,是“活跃的技术人员”。

刚进入科技实践部的时候,梁永鑫很害羞,开例会的时候喜欢躲在角落里,一句话也不说。 当时从广东来东北念书的男孩想弥补高考的失利,为出国留学做准备。

他在科技实践部的三年里,发生了很多变化。
梁永鑫和队友一起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成绩优异。 去年,梁永鑫因中科院创新训练计划获得特等奖。 现在他带着团队,给成员设计和指导科研项目,分享观点,只要不被对方打断,就可以一直说下去。

在“羽良”的各项活动包括科技分享会、实习生招聘、创业项目研究等项目。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项目的负责人,也有毛自己推荐或者鼓励的人。 杨永鑫说:“参与的项目多了,也有了表达观点的胆量。”

对同为光电工程学院大三学生的杨云翔来说,他的大学目标与梁永鑫相似,“努力超越他人学习”。 来到“羽良”后,他开始明白,虽然学霸很好,但为了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获胜,需要出色的表现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目前,杨云翔是科技实践部成员,现任羽良实验室负责人。 他说,科技实践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成员不仅善于表达技术,而且善于自我表达。
羽良的实验室除了在竞赛中获奖享受成功的喜悦之外,还明白了合作和团队的意义,让杨云翔受益匪浅。
去年,杨云翔和梁永鑫等3人团队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 为了参加比赛,他们半年前就开始准备,历经无数个通宵制造无人机。 意外地发现,比赛中调整的飞机是现场无法飞行、地理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

本来三人对自己开发的无人机技术很有信心,但没想到初战也没有进行,半年的辛苦得到了回报。 比赛结束后,三个人默默地去了奶茶店。
“现在想想,尽管比赛失败了,但彼此没有抱怨,回到学校继续参加新的项目,对这样的团队来说很有吸引力。 ”。 杨云翔说。
进入职场的“可靠的能力”
与科技实践部培养“活跃的技术人员”不同,市场实践部和就业实践部是成员积累实习经验、熟悉就业妙招、准备进入职场的“可靠能力”。
市场实践部经常有职业技能和计算机软件培训。 例如,让成员每周读一本书,读完后不仅要写心得,还要在例会上公开演讲,以此培养理解和表现力。
除此之外,市场实践部还会给成员带来更大的考验:项目实战。 谈论销售项目,做市场调查,或者去校外实习。
前年,贺舒婷将与市场实践部其他4人一起参加全国苏宁易购校园营销大会,一个半月内将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北京4个城市开展app宣传。 “整个项目需要异地合作,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挑战很大。 ”贺舒婷说,为此,五名士兵分四条路,每周要多次往返于学校与异地城市之间,与外国大学生社区组织合作。 最终他们超额完成了任务,获得了三等奖。

“羽良的工作人员办公室有很强的归属感。 因为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的人。 “贺舒婷去年暑假,市场实践部去北漂实习,6人合租房子,去不同的企业应聘实习。

最早成立的求职实践部和市场实践部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该部门负责人、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王丽娜介绍说,求职实践部必须招收大三学生、本科毕业后就业的学生。 部门要求办公室的“前辈”对现任成员进行简历、面试、领域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训。

“我希望你看到羽良的员工成员,觉得他们是有准备的人,”王丽娜说。
羽良的实验室有《室友录》,去过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腾讯、海尔、三星、联合利华等知名公司的成员很多。
“羽良实验室的学生之所以能得到良好的成长和迅速的发展,多亏了学生自身组织的内部管理和评价制度。”长春理工大学团委书记王超说,自己运营的组织,很多既定的限制很少,宽松的环境让学生逐一发挥自己的想法,在不断的摸索中建立体制

而王超高效严格的自我管理自治,让学生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自觉地进行各种活动,学习职场技能和科技创新。
目前羽良的实验室有微信群,每批次成员相互交流,资源共享。 (记者王培莲实习生鞠佳威)
长春理工大学有个“牛人制造部”,在国内知名互联网大企业实习两个月后,长春理工大学大三学生贺舒婷获得了入职offer。 8年前,也是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二年级学生的杨冲与光电工程学院四年级学生李雨轩、程荣翰一起创立了羽良的工作室。
标题:“长春理工大学有个“牛人制造社团””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01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