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4字,读完约2分钟
此时,刚刚经历大别山苦战,战斗力尚未完全恢复的中野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中野第一批南下大别山的4个纵队和野直共计11.5万人,3个月后减员3万多人。 另外,有战斗经验的纵队、旅团、团级干部的一部分,调往新召开的军区和地方工作。 淮海战役打响时,一纵、四纵各有9个团,此外九纵只有5个团,其余4个纵队也只有6个团。 各纵队平均只有1.5万至1.6万人,其中二纵、十一纵仅为1.2万至1.3万人。 中野所有的参战部队都是七个纵队的另两个旅,总兵力为12万人,和黄维兵团差不多。 谈到武器装备,中野真的很弱。 在千里大别山,部队为了轻装上阵,炸毁了一门疼痛沉重的炮。 野炮在陈348的四纵只有两门。 山炮共有43门,炮弹不过200多发的步兵炮共有4门,炮弹只有10几发的迫击炮也只有207门,炮弹有3000多发。 步枪,轻重枪不少,但子弹基数还不够。 因为部队减员很多,有些武器必须埋在大别山……这样的中野对付所有美国式装备的黄维兵团,到底有多少胜算?

淮北李家、中野纵队以上干部22日齐聚一堂,召开紧急作战会议。 陈赞、杨勇、秦基伟、陈锡联、王近山等围着桌子坐着,表情集中在刘伯承解体战局听着:当前形势十分紧迫,黄维兵团12万大军正在向我们逼近。 但是,大兵团的机动作战最忌河网地带,河流有可能分割维修好的部队。 因此,南坪集桥头是关口,其周围有涡河、北淞河、泾河,保卫它可以控制宿蒙公路,将黄维兵团分解为河流。

陈珏第一个站起来求战:司令,阻止南坪集的任务交给我们吧。 我们和其他纵队相比,还是客满的。
这个时候正是淮海战局最困难的时候。 庄、黄百韬兵团还在困兽奋战,做最后一步。 徐东、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在蒋介石、杜聿明的高压下,摆出“顾全大局”的姿态,拼命救援。 徐西、中野只有7人纵队12万人,西要阻止黄维12万钢铁军队,南要切断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北进,进攻徐州,牵制邱清泉、李弥两兵团。 处处军情激烈,处处都需要兵力,中野领导人受到了开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因为各个环节很关键,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错,南线决战的有利态势都会付诸东流吧。
标题:“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所有人都要有烧铺草决心”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04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