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79字,读完约11分钟

“地条钢”市场上的“毒瘤”正在消除,也带来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陈年瘴病,这也是经济转轨时期产业刮骨治疗创伤必然经历的阵痛。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初春三月,汽车行驶在江苏苏南一乡镇公路上,窗外绵延着广阔的葱郁黄色交错的农田。 不远,每隔三五里就出现一座高约四五层的钢铁厂,旁边爬着一大排低矮的平房,一根细长的烟囱高耸入云。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三个月前,这些工厂每晚都发出轰鸣声。 一辆车良莠不齐的废钢烂铁送到高屋的中频炉,一个多小时后钢坯熔化,通过平房轧材生产线,变成了质量参差不齐的“地条钢”。 大型钢厂招牌贴好后,这些不达标的产品通过各种流通渠道流向华东市场大小建筑工地。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目前,这些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中分了一碗汤的“地条钢”生产公司正面临最后的清剿。

突然发生的事情

“去年,地方按照国家的生产能力政策,我厂被拆毁。 ”。 林老板是苏南某乡镇年产20万吨中频炉厂的4个合作伙伴之一,他们的火炉在去年年底的“地条钢”维修行动中全部拆除,同样遭遇事故的工厂在当地有七八家。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这场暴风雨是去年7月开始的。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瓦窑镇的一家,是年因“地条钢”违法生产被举报关闭的小钢厂,被央视报道两次后仍在生产,这将长期隐藏的“地条钢”问题推向了中青视野。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那时,全国的钢铁去了生产能力之战正好喝醉。 问题曝光后,开始将生产能力的矛头指向“地条钢”。 “一开始说政府给我们的口径不是清除我们,而是应对上级检查,先拆炉子,风头过后,一定会给我们一个说法。 ”林先生至今还记得,去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的不到两周内,当地的中频炉厂被统一拆除,“没有缓解的余地”,无法重新开工。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通过当地城镇钢铁厂的围墙,记者看到卸下的中频炉被扔在空地上,防水雨衣露出一半,火炉的铁制管道生锈。 “这样的炉子放在外面生锈了,要重新开始生产几乎不容易。 ”。 江苏省内轧钢厂负责人葛立告诉上证新闻记者。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工厂的大门关得很紧,只剩下头发上一个白色看门的老爷爷坐在门口。

为了威吓,去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江苏华达钢铁有限企业“地条钢”生产调查解决情况,江苏省副省长被行政记录,省内111名负责人被追究解释责任。 随着各地风声的响起,“地条钢”已经上升到了办公室文员“乌纱帽”的问题上。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今年1月24日,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通知发出《最后通牒》:至年6月底依法全面取缔建设用钢生产的工频炉、中频炉生产能力。

“现在出台了政策法规,政府也开始无视我们”,打击了本来对破产抱有强烈期待的林先生。

这场始于江苏的清剿风暴,目前席卷河北、河南、山东、四川等地。 这些年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中没有暴露出的“地下生产能力”,随着风暴的刮起,层出不穷,很多省份的“地下生产能力”数量惊人。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去年的产能去向都是摊派指标,合规公司首当其冲,不是真的要消除落后的产能,大家都认为没有地条钢,没有非法产能。 ”沙钢集团总裁横盛向上证新闻记者表示。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公开数据显示,江苏年底全省范围内“地条钢”产能1233万吨,四川也有约1500万吨“地条钢”产能,远远超过去年两省390万吨和420万吨年粗钢的减压任务量。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截至今年3月初,湖北共调查“地条钢”产能149.9万吨。 3月底,辽宁省“地条钢”产能1006.7万吨,确保6月底前彻底清除。 云南省确保到5月底取缔中频炉产能551.6万吨。 去年全年,辽宁和云南粗钢淘汰量为602万吨和376万吨。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地条钢”之罪

“中青被普遍认为是老式的‘地条钢’,被最原始的铁水熔化成了长1米2左右的钢铁块。 ”。 江苏省铸造协会秘书长徐林源向记者说明。

这个“地条钢”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地面挖土洞做成模具,直接投入红烧铁水。

“目前,用中频炉熔炼钢坯,连接连铸连轧设备,中频炉厂规模稍大,向一家工厂投入亿元,职工宿舍建成。 ”徐林源氏说:“这就像当时福建莆田的游医,逐渐变成规模化、企业化运营,但无法改变游医的本质。 ”。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中频炉的弊端是无法控制质量。 “中频炉就像电饭锅,功能仅限于煮饭。 也就是说,只有熔融,才能控制铁水的质量成分,所以好的废钢是好的米,能制造出好的钢。 同样,差米只能煮差饭。 ’葛立向记者说明。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但是,在利润的驱使下,一点点的厂家从哪里都收到乱七八糟的废料,不锈钢、模具钢、氧化皮混入,一起熔化,工厂规模再大也有可能发生问题。

这是因为“地条钢”的生产价格也比高炉炼钢低15%-20%,有的废钢的价格非常便宜。 这个市场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形势,大大切断了电炉、高炉生产钢的市场。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首先,其产品质量不符合基本要求,用贴牌等方法充分灌装,混入建筑和工程中,其安全、寿命等得不到保障。 其次工厂本身是违规生产,生产能力未经国家生产能力许可,在环境保护、安全、质量等方面未经审核,尚未开票、非法销售。 ”。 冶金工业计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向上证报记者表示。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记者在当地已拆除的中频炉厂围墙外,场地上的废钢堆积如山,其中既有红色生锈的粗钢筋,也有形状各异的浅钢板。

不仅没有关闭质量,中频炉的耗电量很高,精炼1吨钢一般会消耗600千瓦的电力。 当地许多中频炉厂都是围绕铁塔林立的高压变电站附近建设的,因为电缆架设价格高,远程运输发生电力损失,影响了电气评估。 林先生这个工厂投资了3000多万人在工厂旁边建了一个小变电站。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关于工业用电数据,可以了解一二。 在同为地条钢“重灾区”的四川省德阳市,今年政府下令全面清理“地条钢”以来,钢铁业1~3月累计用电量骤降至0.58亿千瓦,达到35.06%,首要原因是“经政府产能检查,中频”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在提倡煤炭减排的今天,可以说根除了中频炉,减少了火力发电的使用量,间接地促进了煤炭的生产能力。

秘密良好的链条

其实,“地条钢”问题并不新鲜。

2004年,发改委等7个部门联合发布了进一步打击《地条钢》建设用材料违法产销行为的紧急通知》,将以废钢为原料、生产建筑用钢材的工频炉、中频炉等生产设备和轧制设备纳入“地条钢”设备范围内。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但是,十几年来,“地条钢”依然像农田杂草一样被野火烧尽,暴利始终是吹过的春风。

“前期的中频炉工厂很赚钱。 1元的投入每年有2毛5到3毛的收益率。 相当于25%-30%的收益率。 ”。 葛立先生说:“一般三年就可以出书,最好的年景一元可以分到8元到1元的利息。”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特别是今年春天的行情,炼钢成为产业链中利润最高的一环。 中频炉的价格比高炉低200元/吨左右,吨钢的利润在1000元以上。

在“地条钢”的好处链中,地方政府也分蛋糕。 林老板年从福建“招商引资”来到苏南,是因为他们能带来丰厚的税收。

如果按法定要求全额开票纳税,中频炉厂每年纳税金额令人惊讶。 首先,原料采购中的废钢需要缴纳14.5%的废钢资源税,其次利润部分需要缴纳20%的所得税和14.5%的增值税。 保守估计,光是年产30万吨的中型中频炉工厂,每年就能贡献1亿个税收。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这些动不动就上亿利税成了许多乡镇的主要财政收入。 作为国家调查组去年查处的“地条钢”生产公司,江苏华达钢铁企业被当地镇政府视为财政支柱公司,多次授予“特别贡献奖”。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林主的中频炉炼钢厂也曾是镇纳税前五的巨头。 据其介绍,每年向当地政府纳税约4亿美元,超过了工厂整体投资额的两倍。

“地方已经享受着中频炉带来的产业红利。 吨钢税收这么高,地方政府是天然伙伴。 ”。 葛立说。

为了地方的gdp,各个地方“援助”使违法生产能力合法的情况并不少见。 “其实很多中频炉的生产能力批次不一致。 例如批文以铸造的名义,实际上是中频炉炼钢,供电供水的手续也是这样进行的。 ’葛立告诉记者。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林社长也说:“我们的民营企业不能去工信部拿到批文。 首先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批准,包括环境保护判断、安全判断等手续在地方上进行。 ”。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年国有和民营公司相继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没有正规批文的“地条钢”公司的火依然在燃烧。

暴风雨后的命运

3月2日早晨,江苏省张家港市沙钢集团总部入口的道路上排列着载有废钢的50吨卡车,等待卸货。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生产能力带来的利益。 特别是原料,现在废钢纷纷流入沙钢。 》沙钢股份有限公司陈瑛直言,企业是清除地条钢的最大受益者。 “地条钢生产公司大部分关闭后,诉求还存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今年一季度,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从去年年底的3000元/吨突破3600元/吨的近三年高点。 与此相比,板材等其他钢材品种的价格没有出现同等程度的上涨。

“今年比去年赚钱,手变少了。 中频炉停产后,大家都进入钢坯。 ”。 3月初,华东地区专门从事钢坯贸易的袁老板跑遍各大饭局,邀请原生产中频炉钢坯的厂家自行购买高炉钢坯。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一夜之间,斯拉夫成了市场上被抢夺的缺货物资。 “目前利润积累在炼钢环节,‘地条钢’堕胎后,高炉钢厂是最大的受益者。 ”。 葛立说。

我现在有家不能回去。 今年的春节是林先生这几年经历过的最痛苦的一个。 遣返工厂工人约300人后,银行和民间借贷的债务尚未还清,工厂投入的资金中有1亿多人来自福建老家的民间借贷,年利率约为15%。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银行方面当初光是土地和不动产的担保就借了2000万元。 剩下的是我们自己筹集和借的外债。 ”。

他几乎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心。 在国家政策规定下,中频炉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性。 关于变革,政策规定的不明确性是林老板最大的担忧。 其实在解体之前,林老板工厂正在重新准备翼缘板轧材生产线的二期项目。 “图纸已经设计好,桩基已经进场,但至今仍被搁置着。 虽然现在轧制材线是开放的,但谁知道将来是否会纳入违法生产的范围。 ”。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生产能力的战斗中,钢铁产业这个巨大的东西的困难回顾了过来,牵动着社会各路的神经。 国企去产能,几十万员工分流的“地条钢”产能清晰,这些小私企在地方眼里就是一堆“烂铁”。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地条钢背后错综复杂,有地方政府利益保护、市场监管缺失、政府不知道等多种因素。 ”。 李新创说:“但是,生产能力状况下的方向已经确定,我不同情违规生产能力。 现在有中频炉的改建计划,这是新生产能力,绝不允许。 必须保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振动之后,通向生产能力的道路也必须继续前进。 “现在的生产能力已经回到了正轨。 ’沙钢集团总裁横盛表示,去产能需要优先权。 首先,非常确定要去除“地条钢”。 其次,删除违法、不合格的生产能力,即必须经过工信部公布的不合格生产能力进行调查,其次,“僵尸公司”需要清楚地识别。 一些停产公司拥有资金链断裂的先进生产能力。 这部分需要研究如何重组拯救。 最后,工信部的合规产能还有一、二、三个名单,但最后一部分名单规模小,等级低,可以考虑退出。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在除去生产能力的高压下,低端生产能力的生存空之间越来越窄。 在记者采访的江苏省城镇,刚刚建成的产业园区又开始招商引资。 新的经济政策向下,钢铁业不再是香饽饽。

“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那里只有科技型公司可以入住。 税金很高,很受地方欢迎。 现在,像我们这样老大粗的公司没有资格进入。 ”。 葛立的脸上有些无奈。

标题:“清剿地条钢:地方政府帮忙变合法屡见不鲜”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0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