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40字,读完约13分钟

夏吾才郎和自己的孩子和弟子们拍照(更登达吉提供照片)。

新闻网北京8月15日日报(记者凌晨)《相由心生——唐卡艺术精品展》8月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藏式艺品研究专家马建。 1986年马建参与了青海推选夏吾才郎先生推进中国工艺美术师基础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判断及国家考核的全过程工作人员。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1988年4月24日至28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民间艺人代表大会”上,包括夏吾才郎在内的62人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期间,青海团代表赵正涛、陈业恒、夏吾才郎、师效、王启跃和马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田纪云、姚依林等亲切接见。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夏吾才郎是中国藏族历史上第一位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师称号的最优秀的唐卡画师。 这样,夏吾才郎和长子更登达吉创作的百张唐卡、手稿、亲子合作长卷唐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惠展期间,记者对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全集-青海卷》主编马建进行了独家采访。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上午

访问教授:马建,男,汉族,高级工艺美术师,青海一级工艺美术师,教授。 长期从事工艺品设计、领域管理、民间调查和理论研究。 出版《青藏民族工艺美术》、《青海工艺美术》等着作。 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全集-青海卷》主编。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以下是采访复印件。

记者:教授,自1988年夏吾才郎首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以来,青海有6位从事唐卡艺术创作的画师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31年前,你参与了你的同事和夏吾才郎先生的竞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考核的全过程,你能追忆这个吗?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教授:是的,夏吾才郎出生于1922年6月,住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吾屯上庄。 他的家人是信仰藏传佛教的绘画世家,比如他父亲万玛才丹一生从事绘画,他叔叔索南丹巴也是有名的藏传佛教画师,两个哥哥也是学画从艺术开始,他们都是夏吾才郎的启蒙老师。 因此,夏吾才郎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和藏画艺术的熏陶。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夏吾才郎在自家庭院制作唐卡作品(更登达吉提供照片)

记者:实际上,很少有人天生对某种技艺感兴趣,很多人一开始被被动接受,或者被老师“驯化”。 在你眼里,夏吾才郎属于那个班吗?

教授: 1929年,7岁的夏吾才郎被家人送到吾屯上庄的寺院当完德(注:小阿卡),以僧叔叔索南·邓巴为师,学习藏语,学习绘画。 当时学习条件很差,没有专门的学校,藏族孩子学习藏语,学习藏经是文化的学习,开始学习绘画的人都知道,藏族民间学习木刻拓印的图画书和佛教的图谱是学习的典范。 每天早起晚回,住家里,白天在寺院里,不能偷着闲玩。 夏吾才郎说,他学习画画时条件差,工具简陋,没有纸笔,所以在板上均匀地涂上薄薄的酥油,撒上细粘土,把纸做成画,俗称“灰板”,用细树枝做画笔,这就是 除了学习绘画、参加佛事活动外,还参加寺院的劳动,如划水、加油开灯、提水扶灶等。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夏吾才郎幼年青年初期是在偏僻的农牧山区度过的。 据我提醒,他在朦胧的幼小心灵里,每天接触的都是虔诚的吟经,全天候的祈祷。 比较起来,我认为最有趣的事件是绘画,认真安静的生活环境,安静的绘画环境,也会影响他沉默寡言的性格,只有绘画是他生活中变化跳跃的有趣事情。 当然,偶尔他也会和伙伴们一起玩,打闹,背着僧侣消除无聊,他的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记者:在我国藏区,许多家庭把聪明的男孩献给寺院当僧侣,显然夏吾才郎很聪明,但没有选择当僧侣。 他和他的家庭烦恼了吗?

教授:在寺院学习藏语、经文和绘画的阿卡卡在15岁之前有选择命运的机会。 夏吾才郎先生也不例外。 1937年,夏吾才郎刚刚15岁,得到家人的同意,放弃了当僧侣,选择了当画师。 再加上之后遇到的机会,夏吾才郎走出了自己的成才之路。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记者:我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阔的视野对一个人的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认为夏吾才郎吸取了什么样的营养,成就了他未来的道路和圆满的善果?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教授:让一个叫夏吾才郎的风华正茂的人真正决心创造画师的内在力量,来自于他在塔尔寺的经验和实践,在夏吾才郎选画师的那年,他和师傅有机会去塔尔寺画画,他的出生地距离塔尔寺200公里,干粮、干粮、 这是夏吾才郎第一次离开家乡,他对我说。 那时,有力量,他兴奋而好奇,对山川河流、乡镇城堡的轮廓充满了新鲜感。 特别是到了塔尔寺,做礼拜的三人一组、五人一组、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成群结队地低头拜佛,信徒们深深触动了佛对祖先的虔诚,成为了他未来绘画的原动力。 他告诉我他曾经被丰富多彩的佛教绘画、神秘奇妙的佛教故事深深吸引。 他在寺院里静静地画着“唐卡”、壁画、墙裙图案等,他的绘画功底渐渐变长,慧心之明在同行业艺人中逐渐显现,师傅眼中欣喜不已,请他独立作画,当时塔尔寺的许多壁画都出自他们师弟之手。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夏吾才郎跟着张大千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更登达吉提供照片)

记者:机会是求之不得的。 刚说夏吾才郎遇到了机会,意味着什么?

教授: 1940年,走在甘肃的张大千被敦煌壁画的恢弘和高超的绘画表现所折服,但对张大千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行业,有机会渴慕敦煌壁画。 经甘肃当局同意,甘肃高层人士推荐后,张大千在青海塔尔寺聘请藏画艺人协助敦煌临画。 结果,在塔尔寺遇到了夏吾才郎一行五人。 他诚挚地邀请,夏吾才郎一行人陪他去敦煌,临摹壁画。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记者: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两年间,夏吾才郎学到了什么?

教授:夏吾才郎说,两年来,他们画了数百余幅,受益匪浅,在浩瀚的敦煌艺术海洋中,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绘画技术水平和绘画鉴赏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唐代前后的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有了深刻的认知,从而充实在自己的笔下。 他吸取了以前从中国传来的佛教绘画艺术和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构图、工笔画和着色妙技的精华。 张大千精湛的绘画技法同样给了夏吾才郎很大的启示,如同他从未看过中国画的写意、泼墨、工笔等,给人一种洒脱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他惊奇地、好奇地说,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他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成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记者:夏吾才郎什么时候成为徒弟的? 你按照自己的意愿画了唐卡吗? 大概什么时候?

教授: 1945年,夏吾才郎23岁,师傅恩准可以独立画画了。 夏吾才郎兴奋不已,带着艺人夏露洛藏选择了青海、四川、甘肃等地的一点寺院,连续绘画了10多年。 他在绘画过程中,学习并吸收了以前从各地寺院传来的壁画和唐卡艺术的优越性。 特别是通过认真学习和揣摩同仁东南部坎巴地区著名画师格登的绘画特色,他的藏画技术达到了娴熟的水平,无需画稿就能直接画画,一口气就能画画。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他告诉我,在此之前他对绘画的认识还处于模糊的萌芽状态,通过到各地学习交流,绘画的目的逐渐明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作画是手绘的,进入第二阶段后是用心画画的。 为了使绘画从正反两面统一起来,注重线条的自由和弹性,注重色彩的光辉和和谐,考虑到表现方法和文案的勾结,从绘画过程的熟练深入到了绘画妙技的应用中。 他有了新的目标,这就是寻根溯源,试图探索藏族以前流传下来的绘画艺术新途径。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记者:首先,我说了视野对达成艺术家的重要性。 很明显,出去对夏吾才郎来说有着很棒的意义。

教授:确实,1956年4月,夏吾才郎为了探索“唐卡”的绘画源头,带着另一位弟子尒布藏到西藏的布达拉宫朝圣、参观。 然后第二年,出国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多杰丹等地探索、学习。 期间,参观了佛祖故里和四五十个佛教寺院遗迹,欣赏和品味了名刹古寺的珍贵艺术品。 令人耳目一新,对绘画艺术的认识水平和鉴别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比较后发现,从绘画技法上基本一致,但在表现上有地理气候的差异。 在佛祖的形象、服装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佛教艺术中的形象基本上保持了印度南亚人的形象特征,而中国是中原汉族的形象。 印度服装多为单薄,中国服装略厚,从热贡绘画艺术中可以明显看出,画面表现有印度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的复制品形式。 所以,他在各地旅游期间,他只有通过学习、继承、吸收,把藏画艺术的精华融入到自己创作的壁画、唐卡作品中,使之成为优秀的,获得成熟的认知,创新才能使藏画艺术具有生命力。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夏吾才郎在画布上仔细地打草稿(更多地登上达吉提供照片)。

记者:夏吾才郎无法避免国家动荡的时期。 他住的青海省也是这样,动荡的生活对他有影响吗?

教授:他经历了大部分国家面临的命运,很有影响力。 1958年,夏吾才郎及其弟子在青海以北的都兰县香日德町等地画画时,由于达赖喇嘛少数分裂分子的叛乱,加上国内政治风波的升级,不得不将师徒送回原籍。 同年8月,他家乡的寺院被拆除,阿卡们被迫还俗回家。 夏吾才郎也不得不忍痛停止农业,一晃20多年。 他告诉我,这20年来,沉迷于绘画的他,白天想画画,晚上在做梦,但在感情极度压抑的痛苦中,爱支撑着他的信念和希望,默默祈祷着重返画坛的日子早日到来。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记者:春天总是会来的,夏吾才郎迎接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教授: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被严重破坏的“热贡艺术”再次上天,艺人们获得了新生。 1979年春,夏吾才郎参加了政府举办的“热贡藏绘画艺人”教室,抑制了漫长的绘画艺术情绪如井喷般难以抑制,他日日夜夜坚持画画,恢复和激发了20年前的绘画艺术活力。 他一方面保护了以前流传下来的主题素材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将佛教主题素材的绘画转向现代主题素材创作的尝试,将佛教的绘画艺术方法应用于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王传》、《文成公主收藏》等复制品的绘画主题素材,成为现代艺术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记者:从专业的角度,你如何评价夏吾才郎创作的唐卡艺术作品?

教授:我个人认为夏吾才郎的绘画有以下优点。 技艺娴熟,线条流畅,画面构图严谨,自然,人物造型生动,传神,局部图案细腻,色彩细腻,色彩秀丽,画面效果金碧辉煌,藏画豪华装饰特色。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记者: 1988年,夏吾才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师荣誉称号。 这是中国藏族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最高荣誉的唐卡画师。 你能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教授:我记忆犹新。 1988年4月24日至28日,“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民间艺人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科委、轻工业部等机构共同授予我国62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夏吾才郎先生是其中之一。 夏才郎和他所在的青海团代表赵正涛、陈业恒、师效、王启跃和我本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田纪云、姚依林等的亲切接见。 夏才郎回到西宁后,受到省政府、黄南州政府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和热烈祝贺。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这是夏吾才郎在民族艺术事业中追求、不断奋斗的结果,是继承、发扬民族文化、不断开拓的结果,是国家和人民给予肯定的结果,当之无愧。

夏吾才郎培养孩子们的画很有趣(更登达吉提供照片)

记者:这是最高的荣誉,我认识的夏吾才郎先生不善言辞,性格内向,获得这一荣誉时,有没有谈过他当时的感受?

教授:就像你说的那样,不善言辞、性格内敛、有在寺院当僧侣的经历,从事职业绘画,他修炼了处事不惊讶、不怕荣辱的稳重性格。 毫无疑问,如何培养新一代民族艺人,继承藏族绘画艺术事业,迅速发展是他的愿望。 例如,有人在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后,被问到“从事绘画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他肯定地回答说:“要抓紧抢救、支援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培养新一代藏族绘画艺术家。”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继承了儿子的位子,夏吾才郎的两个儿子,同样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唐卡绘画艺术。 的长子更登达吉绘画艺术卓著,2007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次子索南获得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记者:宗教艺术品以前就深深锁定了寺院,即使在夏吾才郎的时代,直到他的儿子更是达吉的一代,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走出寺院,走向民间,走向社会,供中青欣赏和收藏。 在你看来,夏吾才郎应该如何定位对唐卡这一独特艺术的贡献?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教授: 2003年12月23日(注:农历12月1日),夏吾才郎大师和世长辞。 生前担任过青海省政协委员、青海民族学院教授、黄南州热贡艺术馆顾问。 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藏传佛教的绘画艺术事业,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以烛光不灭、火焰不灭的精神,为他热爱的热贡绘画艺术着想、思考、担忧。 为民族艺术的传承和新一代的培养,为现代社会服务,为藏族绘画艺术的继承、探索、保护、快速发展制定了计划。 大师对唐卡艺术的创新、快速发展和发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青海各族人民都说夏吾才郎大师不会忘记。

“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相由心生——唐卡艺术精品展”8月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之际,记者访问了中国藏式艺术品研究专家马建先生。 1986年马建参与了青海推选夏吾才郎先生推进中国工艺美术师基础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判断及国家考核的全过程工作人员。

标题:“追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