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0字,读完约3分钟

一心一意科研后科研、行政并举,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陈剑平对自己人生轨迹的转换有着非常形象的比喻:从“I”到“t”的角色转换。 “‘I’意味着从‘我’开始追求,‘t’是英语‘团队’( team )的第一个文字,意味着带着团队,凝聚和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 这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陈剑平的资料照片。 青岛新闻网社发(汪国平摄)

“陈剑平:从I到T的科学人生”

中广网北京8月23日,信息专心于科研、行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陈剑平对自己人生轨迹的转换有着非常形象的比喻:从“I”到“t”的角色转换。 “‘I’意味着从‘我’开始追求,‘t’是英语‘团队’( team )的第一个文字,意味着带着团队,凝聚和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

“陈剑平:从I到T的科学人生”

以实现个体价值为目标,是陈剑平多年来在科学道路上前进的原动力。 1989年,陈剑平来到世界第一个农业研究所——英国洛桑实验所开展植物病毒学研究。 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里,他日夜研究植物病毒与真菌介体的内在关系。 在注意了1万个真菌的超微切片之后,他终于从100多个真菌孢子中发现了植物病毒,处理了困扰世界30年的难题。 作为国际菌传病毒学快速发展史上的重大进展,该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那年,陈剑平只有27岁。 随后,他发现了土传小麦花叶病毒的病毒变异体及其变异的环境条件、变异过程和机制。 解决了困扰植物病毒学界20多年的另一个世界性难题。 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天分,陈剑平成为了在世界植物病毒行业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优秀科学家。 迄今为止,陈剑平和他的科研团队已经完成了54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同时发现了12种新病毒,占国际基因数据库同期收录的植物RNA病毒序列总量的8.1%,其中 2002年,陈剑平担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一职,他对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制定了新的计划。 “科研机构院长不仅要自己做业务,而且是具有宏观战术眼光的专家——要有全球意识、大局意识、助人为乐、助人精神。 ”。 迄今为止,他培养了13名博士、6名硕士,其中许多学生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给了更多的年轻人非凡的机会,他多次在论文中让位给第一作者,甚至通讯作者也让位给了一线科研年轻人。 作为院长,陈剑平认为由他领导的拥有近千名科研人员的科学院应该承担越来越多的国家级科学使命和社会责任。 “围绕国家目标,将科学研究和个人有趣的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顺应国际科学迅速发展的趋势,努力学习和思考,紧跟趋势,立足于及时吸收和运用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做法和技术的实地,求真务实进行研究,经得起历史检验。 ”在他的倡导下,农科院本着农业科学研究的自身定位,围绕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增效和环境保护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 目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综合科研实力已位居全国省级农业科学院前列。 在农村出生长大的是农业大学,在农业科学院工作,陈剑平的人生经常与“农”字相连。 一辈子做好“农业科学研究”这件“一件事”,是陈剑平热切向往科学研究的真实告白,也是他从事科学研究20年的真实写照。 (记者张乐,段精英)

标题:“陈剑平:从I到T的科学人生”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0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