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9字,读完约4分钟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1日下午投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获得通过。
人民日报社社论: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
这是时代大势所趋,是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党心民心所向。
九鼎重器,百炼乃成。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 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需要迅速发展、党心民心所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更好地发挥了宪法在新时期再三和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 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的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习主席强调,要反复依法治国,反复依法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法执政。 从中央政治局的决定开始宪法的改编事业,到“中共中央关于编纂宪法部分文案的建议”,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 由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宪法关于编制部分文案的建议》,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此次宪法修改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法立法精神上,大致体现在

“法与时变则治,治与世宜则功”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在我们党的治国理政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维护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度的基础上,使宪法与时俱进,完整迅速地发展是我国法治实践的基本规律。 自1954年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以来,中国宪法一直处于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1982年宪法公布实施后,分别进行了5次撰修。 通过编纂,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法治保障。 实践说明,及时将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果和宝贵经验上升为国家宪法规定,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快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 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的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完整迅速地发展 确立习大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总纲第一条,完善国家主席任期任职制度,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此次宪法改编, 根据新时期一再和迅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新任务,将党的十九大明确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纳入国家根本法,将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新成果的新要求,符合宪法规范、 更好地发挥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重复和快速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习总书记说:“维护宪法的权威,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维护宪法尊严,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保证宪法的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修改宪法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宪法,更好地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的作用。 全面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我们要以这次制宪为契机,把宪法实施放在新时期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为保证宪法实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制度保障,把依法治国、宪法治国提高到新水平

翻开宪法的序言,可以清晰地看到,从站起、富裕到坚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国家根本法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走新的道路,走新的时代,维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权威地位,更好地发挥宪法治国安邦总章程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来越宽广,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标题:“重磅!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附人民日报社论)”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10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