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2字,读完约2分钟
新闻网站北京9月5日的新闻根据中国之声《全球中文广播网》的报道,最近德国政界掀起了“贫困移民”的话题,来自东欧的经济落后收入低的国家,例如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罗姆人,欧盟的人口自由 在德国进行的社会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德国人对罗姆人表示厌恶或有偏见。 那么,这种厌恶的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

德国注意人员王凤波:该报告提出了哪些少数民族群体和不愿做邻居的问题。 结果,1/3的德国人表示不想和吉卜赛人做邻居,15%的德国人表示吉卜赛人这个名词等于小偷和犯罪。 欧盟境内居住着约600万罗姆人,他们没有自己的国家,以前过着流浪生活的是欧洲最大的少数民族群体,也是欧洲最受歧视的民族。 这个被称为吉普赛人和辛托人的民族,在很多古典文学和艺术作品中都能看到其生活习惯。 例如,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歌曲《卡门》、李斯特以罗姆人为主题的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等闻名世界,历史学家认为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罗姆人大约在1500年前从印度北部经过中东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罗姆人在欧洲一直遭受歧视和迫害。 目前,居住在欧洲各地的罗姆人大部分仍维持着以前流传下来的流浪生活习惯,他们也是欧洲各国中最贫困的社会群体,许多人至今仍生活在贫民窟,少数罗姆人带着孩子乞讨或成为小偷等 今天德国人谈到吉卜赛人,常常说他们为了在街头偷钱包而乞讨吉卜赛人之类的,但德国人忘记了他们实际上对吉卜赛人有历史上的负罪感。 因为在纳粹政权时期,纳粹对罗姆人进行种族攻击,屠杀了约50万罗姆人,目前约有12万罗姆人居住在德国,其中7万人加入了德国。 许多人认为吉卜赛人是为了骗取德国的社会福利而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来到德国的,但实际上吉卜赛人来到德国的主要原因是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样的国家受到了暴力对待和驱逐。

在问卷调查中的一半德国人表示,应该限制这些人对德国的访问,德国的地方政治家也加剧了这一说法。 例如,北威州大城市杜伊斯堡的市长说,贫困移民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杜伊斯堡市每年必须支付1500万欧元左右的财政补助来安置这些贫困移民。 这份调查报告确实暴露了目前德国社会的公开讨论和未经证实的社会问题。 一位政治家表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排斥不符合德国的人权价值观,无视历史责任。 德国政府反歧视专家以该报告为契机,呼吁德国政治家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心罗姆人的命运,让罗姆人成为德国社会真正平等的一员。
标题:“罗姆人在德国遭遇歧视 生活境遇每况愈下”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12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