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61字,读完约8分钟
1.3名宇航员乘“神七”在天空飞行
9月12日,澳大利亚中国航天问题专家莫里斯·琼斯博士在美国《太空电子报》上表示:“中国严守宇航员的秘密,即使他们登上国际舞台,外界也不太容易探知中国航天军团的内幕。 综合各方面的报道,我们知道的是,中国第一批宇航员有14人,其中3人按照“神七”升空首次进行太空行走。 未来两年内,其他三名宇航员将与“神十”升空一起,与之前上升的空“神八”和“神九”的无人驾驶太空舱对接。 年后,最初的14名宇航员有可能退役。 对现代航天事业来说,这么年轻就引退有点罕见。 当然,这可能与“神舟”飞船越来越先进,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有关。 ”。

琼斯博士特别在意真正驾驶“神七”飞天的人,会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的第一人。 因为从这些方面可以一览中国宇航员选拔、训练的标准和机制。
9月14日,香港《大公报》宣布,随着“神七”载人飞船的上升空迫在眉睫,国内外对飞天任务执行过于繁重空的人的预期不断高涨。 有消息称,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中国宇航员有望乘“神七”访问太空。 而且,之前在《大公报》上发表的大热者翟志刚,开船的概率非常高。

根据《大公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于1998年1月成为中国宇航员飞行大队的第一名成员。 失去两次与飞天交往的翟、刘、景这次有望成为“一飞冲天天下知”。 翟志刚刚入选“神五”、“神六”梯队。 刘伯明和景海鹏是“神六”飞行梯队的搭档。

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共同点很多:同出生于1966年,今年42岁,都是北方男人,性格刚毅、豪爽、不输。 翟志刚和刘伯明是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同乡景海鹏是“关公故里”山西运城人。 据悉,多次当选的翟刘景集团果敢沉着,从容执行飞天任务,沉着冷静。 三年前,《神六》飞天前夕,他们动人地告白了飞天的梦想。 翟志刚说:“‘神七’如果还擦肩而过,我还会继续努力,永远努力下去。” 刘伯明说:“宇航员是勇敢的人的职业,不是谁都能随便做的。” 海鹏说:“信念坚定,决不放弃。”

在此之前,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宣布,“神七”由3名宇航员组成飞行乘务员小组,3名宇航员候选。 飞行小组中,两名宇航员进入宇宙飞船轨道飞船,穿着舱外宇航服完成舱外活动的准备,一名宇航员走出舱外进行了太空行走,完成了空之间的科学实验。

宇航员指出,与“神五”、“神六”相比,“神七”逗留时间更长空,宇航员进行舱外行走,进行更多复杂的技术操作和科学实验,受到各方面的压力,这需要三人的默契配合 目前,两名飞行乘务员的6名成员状态均良好。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截至25日的预计升空还有一段时间,虽说目前有6名宇航员处于最佳状态,但中国太空走在第一位的是谁,26日太空
2 .五级筛选“二百里一”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消息人士称,两名执行“神七”飞天任务的飞行员,在北京航天城集结进行封闭训练,由专属医生和厨师料理他们的起居生活。

“神七”宇航员到底是怎么训练的?
开车在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北安河出口向西拐进入北清路,行驶约10分钟,就可以在路的左侧看到银色的金属标志“中国北京宇宙城”。 在唐家岭这个小村庄,约有3500亩太空飞行城被严密守卫。 中国宇航员科研训练中心设在这里。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前身是1968年4月1日成立的航天医学与工程研究所,2005年9月30日更名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是继俄罗斯加加林训练中心、美国休斯敦航天中心之后世界第三大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和美国、俄罗斯一样,中国宇航员的选拔和训练历来很神秘,杨利伟乘坐“神五”飞船进入太空后,这个神秘的群体逐渐为世人所知。
“神七”是在总结“神五”、“神六”宇航员选拔经验的基础上,各宇航员根据在机组的分工,按照个人优势做出的科学选择,基本遵循“科学、公正、客观、合理”。 航天专家称,“神七”宇航员只有经过5级筛选后才能出类拔萃,“200里选一个”。

据了解,借鉴美苏经验,考虑到中国现实,中国宇航员主要是从中国空军歼、攻击机飞行员中选拔的。 首先,报告各空军部队符合选拔条件的飞行员登记表。 复印件包括驻地、政治面貌、婚姻状况、毕业航空学校、飞行机型和时间等。 对符合基本条件的1506名飞行员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调查,查明886名飞行员参加初选的首次选举有97人合格,经专家仔细评定,最后有60名飞行员在北京空

3 .登天有“58级台阶”
经过生理、心理等各项测试,这些宇航员上载到宇航员中心,进行了封闭训练。 中心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和纪律。 例如,《宇航员管理暂行规定》中有普通人看起来不合理的“五不许可”的规定。 不允许在外面吃饭。 节日禁止擅自外出。 不得与身份不明的人接触不得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得抽烟喝酒 ……

中国的宇航员训练项目有8种58专家,宇航员们把它称为登天的“58级台阶”,每爬一个台阶,就向太空靠近一步。
“神七”发射将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 在“神五”、“神六”飞行中,宇航员的任务主要是飞机内操作和太空生活的自我照顾。 从“神七”开始,宇航员活动的能动性大于被动性,对宇航员的身体、技术和心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为了提高对失重环境的适应能力,“神七”宇航员必须接受5天5夜的头低位卧床训练。 为了模拟飞船返回地球时的冲击环境,训练宇航员的耐冲击耐力,“神七”宇航员们必须在4层高的绿色铁塔(冲击塔)上练习“蹦床”。

“‘神七’宇航员的训练和‘神五’、‘神六’不太一样。 ”宇航员中心副主任杨利伟此前向媒体表示,宇航员在舱外活动期间,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漂浮不能行走,加强宇航员失重训练尤为重要。 目前,宇航员正在进行失重训练,世界各国通常使用失重水槽。 “神七”宇航员在水槽内进行了适应性训练,穿着重120公斤的装备,在10米深的水中,每次训练5个多小时。

宇航员中心建造的模拟失重训练水槽是亚洲最大的。 首要进行宇航员的舱外活动训练,可以模拟宇航员在太空作业中失去重量的感觉。 将宇宙飞船放入水槽,宇航员穿着特制的舱外活动训练服,进行舱外活动模拟训练。

根据香港《大公报》,“神七”宇宙飞船和火箭分别于7月和8月到达酒泉发射基地。 在“神七”发射前几天,宇航员将飞入基地,进行“人、船”和“人、船、箭”的集训,以及各种适应性训练。

航天专家指出,载人航天任务的圆满完成依赖于宇航员、宇宙飞船、火箭和其他系统的完美合作,在发生故障需要紧急救治的情况下,这种合作尤为重要。 因此,在发射倒计时中,“人、船”和“人、船、箭”结合练习,验证宇航员、相关系统的合作。

“人、船、箭”的联合练习,是模拟飞船发射和轨道运行中紧急救生系统的工作情况和飞船自主紧急返回过程的运行情况,还是从宇航员可以直接参加的50种故障模式中选择几种,结合过程让宇航员解决

4 .亚洲各国目光火热的“神七”
“神七”即将发射,掀起了宇宙热潮。
宇宙航空空研究开发机构理事长立川敬二9月11日表示,日本应积极探讨未来载人航天活动,将载人飞行目标的实现写入政府的宇宙基本计划。 据共同社报道,立川敬二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就今年8月27日生效的《宇宙基本法》表示,除美国和俄罗斯外,中国也成功进行了载人航天,日本作为宇宙行业的发达国家之一,迅速发展载人航天具有战术意义。

解体认为,日本要实现自主载人航天的目标,在技术上有必要突破多重瓶颈。 首先,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 其次,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大幅提高火箭的发射频率,日本的太空事业规模还不够。 再次,日本没有掌握宇宙飞船的返回技术。

印度报纸托拉斯9月11日报道,中国的“神七”刺激了印度的太空事业。 印度航天机构负责人当天对新闻托拉斯记者表示,“印度完成了无人月球探测器的真空测试,测试结果非常满意。 下周公布无人探测器月球探测的发射计划。 预定在10月22日至26日。 ”。

亚洲邻国的眼睛热中国的“神七”具有现实意义。 “神七”是众多科技的集大成者,可以带动新材料、电子、机械制造、纺织、通信等众多科技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形成巨大的产业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韩立岩表示:“中国航天产业每年的整体投入将达到百亿元,粗略估算,中国航天产业辐射的产业链将达到1200亿元的规模,带动中国经济的长时间增长。
标题:“神七航天员训练大揭秘:5天5夜头低位卧床”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16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