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24字,读完约6分钟

新闻网5月12日消息(记者王亮彭洪霞计奥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地震,顷刻间,天翻地覆、山河撕裂……通信瘫痪、陆上交通全部破坏……震中所在的映秀

“汶川十年”

地震发生24小时后,映秀镇依然沉默,没有任何消息,人们在焦虑和不安中等待着。

5月13日,原第13集团军决定由当时的军长许勇率领小分队乘冲锋舟进入映秀。 映秀上向世界发表第一篇报道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记者王亮,讲过峡谷的情况依然令人震惊。

“汶川十年”

许勇进入映秀后,指挥部队昼夜救援。 5月14日,王亮进入映秀镇时,看到河谷水库躺着200多名重伤者,许勇坐在旁边。

王亮:“他们是在晚上从废墟中被救出的。 虽然他们被救出了,但是没有死,但是如果晚上不能把他们运出来,不能进行治疗,他们躺在山谷里的人大部分,可能活不到明天早上。 怎么办? ”

“汶川十年”

王亮通过海事卫星电话致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在信息连接中,许勇军长要求从外部派直升机运输伤员。 这是映秀向世界发出的第一条消息:映秀需要直升机!

“汶川十年”

王亮:“挂断电话,你听说许勇军长直升机来的可能性很低吗? 他看到了两个上面之间的这个峡谷,当时雨刚停,地震后升起的烟尘云依然漂浮在峡谷之间。 他说,可能性很低,这条通航太危险了。 但是,我们放下电话后不到两个小时,在两座山之间的峡谷里,看到直升机向我们飞来,看到这情景,许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

“汶川十年”

这些从“死亡航线”飞来的直升机,来自邱光华机组所在的部队,来自原成都军区某陆航团。

邱光华本来不在救援人员名单上,但51岁的他才11个月,就到了停飞年龄。 他主动对缨说,灾区地形多而复杂,我飞了33年,经验丰富,应该去第一线。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记者刘志5月26日珍藏着邱光华最后的录音,但邱光华看到人民如此被害,他心中最大的安慰是拯救许多人。

邱光华生前最后一段录音:当时心里很难受,地面部队给我们抬了伤员,他们要拉多久? 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尽量放在我们这架飞机空之间,尽可能多的拉扯身体。

“汶川十年”

直升机载重有限,为了拯救更多人,邱光华和机组只能增加飞行次数,高强度飞行每天需要十几个小时。 邱光华说不觉得累。

每天最多的时候飞8个小时。 通常在6、7个小时以上,不会感到疲劳。 平时飞行五六个小时是极限。 从早上6点到晚上8、9点,13、4个小时,我不觉得累。

“汶川十年”

5月31日,邱光华将防疫专家送往理县,返回映秀镇。 这是他第64次在地震中飞越这条航线,由于突然遇到浓雾和强气流,邱光华和他的734机组成员27岁的李月、47岁的机械师王怀远、28岁的陈林、23岁的物资装卸和地面警戒员张鹏,不幸失事。

“汶川十年”

十年过去了,刘亮从年轻的飞行员成长为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第4大队的大队长。 这一年,他总是记得十年前最后一次和“师傅”诀别的时候。

刘亮:“那天,我在塔台值班。 安排指挥一点的新闻发布会单元,把任务单交给师傅的时候,师傅还说‘晚上见’。 是简单的话,没什么。 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但那时怎么也不能接受。 好几天我们几个徒弟晚上没休息,整晚都在这里,我觉得现实很残酷。 ”。

“汶川十年”

2006年,刘亮毕业被分配到这趟旅行,教他的师傅是邱光华,其他人都很羡慕他。 因为邱光华的单位飞行技术过硬,教导严谨是公认的。

刘亮:“有时你飞行这项技术的动作,或者不理解这个问题。 他有时谈论晚上熄灯,部队晚上例如10点熄灯,熄灯号30分钟后,我们还坐在楼梯上说话。 像父亲一样,和他度过两年后,经过汶川大地震的事,我回头想到这件事,觉得比很多亲戚都要亲。 ”。

“汶川十年”

年,刘亮在西藏执行任务,越过唐古拉山时遇到的中雪,能见度只有80米,高原风特别大,吹来的云完全覆盖了三架直升机,刘亮和战友三架编队各一架飞过。

“汶川十年”

刘亮:“那个落地后,很多人都说后怕。 我说我不害怕。 我当时并不害怕。 回来也很危险,但我感觉最明显。 幸运的是和师傅编队的时候,那个时候在努力练习。 这个编队技术练习得很好。 如果编队技术不好,那就完了。 ”

“汶川十年”

经过十年的磨练,刘亮逐渐成长,现在他们向年轻的战友传授飞行经验。 他觉得有必要继承师傅的精神。

刘亮:“为什么汶川大地震,2008年我的大师邱光华牺牲后,给我很大的冲击是,我在前两年,为了自己的努力,和师傅一起学习飞行技术,学人,我想这就是传承。 现在有很多年轻同志和我们这样的教师一起学习,我也教他飞行,教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觉得这是很高兴的事,值得做的事。 ”。

“汶川十年”

邱光华牺牲后,刘亮每年都去给师傅扫墓,坐在墓碑前跟师傅讲心里话,讲部队的变化。 他告诉师傅,在军改大潮中,陆航团改为陆地航旅,现在的战斗飞行员朝着复合型作战人才迅速发展,有着全域作战和立体攻防的战略思考。

“汶川十年”

战友们这几年随着师傅的航迹,参与了芦山地震、泥石流抵抗、青衣江心救援等行动……陆航官兵们用“神鹰天降”,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生的希望。

这十年,刘亮的人生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我想刘亮是老师最高兴看到的一年。 他结了婚,建了自己幸福的小房子。 现在女儿三岁半了。

刘亮:“如果我的师傅还活着,他也会高兴的吧。 这就是他想达成的愿望,想成为师傅。 如果单纯带徒弟的话,这是最好的。”

十年后,刘亮说他实际上没有从大师的牺牲中走出来。 那是他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但是每当想起,心里就会充满力量。

刘亮:“当你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未来的战争,包括成为军人,有时能想到这件事,这个身体,你觉得整个生活充满了动力。”

编辑:刘鹏

标题:“汶川十年”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