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7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置换3万亿地方债务”的谣言四起,使得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昨天紧急辟谣,称置换3万亿地方债务的谣言是空洞,国务院明确批准置换规模为1万亿。

置换3万亿地方债传闻始末 置换并非“额外”新政

昨天,在回答《上海证券报》记者关于如何分配被置换的地方债务的问题时,朱光耀表示,财政部将立即做出具体安排并予以公布。

替换不是“额外”的新政策

传言源于两会期间市场对地方政府债务改革进程的广泛关注。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6日表示,平台借出的部分完全属于公益性质的债务已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委会,确认部分历史债务,通过发行债券替代原有平台债务,以降低债务利率。

置换3万亿地方债传闻始末 置换并非“额外”新政

随后,财政部发言人8日透露,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最近发布了1万亿元的地方股票债券互换额度,允许地方政府将部分到期的高成本债务转换为地方政府债券。

置换3万亿地方债传闻始末 置换并非“额外”新政

这导致业内人士纷纷谈论债券互换的具体路径和影响。

昨天,通过大量转载一些自媒体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煜辉、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蒋超的分析和评论引起了轩然大波,相关文章被阅读超过1万篇。富有想象力的富人推测:“中国版的量化宽松将很快推出,预计最终的替代方法将是央行认购低息政府债券。”

置换3万亿地方债传闻始末 置换并非“额外”新政

紧接着,民生证券研究所的关庆友团队也首次发表评论,称中国不太可能将其综合债务货币化,不仅不会有中国版的量化宽松,也不会允许中国人民银行合法认购。

置换3万亿地方债传闻始末 置换并非“额外”新政

11日,朱光耀也澄清了这一点。他说,关于置换3万亿地方债务的传言是空,国务院明确批准置换规模为1万亿。

事实上,在一些长期观察地方政府债务的业内人士看来,用新的、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替代现有债务是国务院去年《关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件)的应有之意,而不是新政。

置换3万亿地方债传闻始末 置换并非“额外”新政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首席分析师霍志辉昨日向《上海证券报》表示,43号文件明确表示,“所有地区均可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替代经筛选后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国务院批准的10000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将用于置换部分地方政府的高成本到期债务,这是在43号文件框架下解决地方政府现有债务偿还问题的稳健举措,也是中央政府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思路的一贯延续。

置换3万亿地方债传闻始末 置换并非“额外”新政

“这只是因为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仍在清理和筛选过程中,而且没有列入预算报表。因此,1000亿元人民币的替代债券不能反映在2015年的预算报告中。”霍志辉说道。

置换3万亿地方债传闻始末 置换并非“额外”新政

具体计划待定

尽管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置换现有地方债务的想法符合去年一系列地方政府债务改革文件,但置换配额仍是两会期间传达的一个新信息。

昨日,朱光耀在回答《上海证券报》记者关于如何分配被置换的1万亿元地方债务的问题时表示,财政部将做出具体安排并立即公布。

"学习新预算法."朱光耀就如何看待国务院批准1万亿地方债务置换的背景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朱光耀说,中国政府非常谨慎地对待存在的风险,因此全国人大修改并制定了新的预算法,这对确保中国经济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所以在实施新预算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债务转换的必要性。它原来是一个本地融资平台。当时,根据最初的预算法,地方政府不能出售债务。”

置换3万亿地方债传闻始末 置换并非“额外”新政

对于被《上海证券报》记者取代的地方债务规模是否可能扩大的问题,朱光耀表示,“我们将能够很好地控制风险,所以你可以放心。”

朱光耀说,地方债务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但它实际上对应着大量的资产,其中许多是优秀的,地方债务的风险是完全可控的。

关于替代债券的发行方式,霍志辉预测,万亿美元替代债券实质上是地方政府发行的替代现有债务的一般债券或特殊债券。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购买替代债券是不可行的。替代债券将按照正常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程序在交易所或银行间市场发行,由市场投资者购买,预计大部分还将采用自发还款方式。

标题:置换3万亿地方债传闻始末 置换并非“额外”新政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