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88字,读完约8分钟
编辑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登记制度改革,这意味着这一关系到a股市场未来发展的重大改革将在今年内形成甚至实施。

然而,经过多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a股市场的许多顽疾仍未消除,a股市场与成熟市场的差距明显,尤其是在估值制度和市场环境方面。值得所有市场参与者考虑的是,在目前的a股市场状况下,与完全市场化的注册制度的目标还有多远,我们应该做哪些必要的准备工作,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引导阅读
“如果你不能将市盈率提高几十倍,谁能抵挡住诱惑?”上述业内人士哀叹,正是不正常的估值体系吸引了大量不需要上市的企业,挤出了稀缺的上市资源,让真正需要融资的企业望而却步。

本报记者安报道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股票发行登记制度改革”。这意味着首次公开发行(ipo)登记制度改革最早可以在年内实施。

注册系统越来越近了。毫无疑问,这次改革对a股市场意义重大。然而,在一些研究者看来,当务之急是澄清a股市场的诸多缺陷及其对注册制度改革的负面影响。

“比如资源配置的问题,一般来说,股市绝对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地方。然而,在a股市场上,往往有许多公司并不缺钱,他们的资金已经沉睡了很长时间,甚至购买理财产品。这不能不说是错配和浪费。”上海一家经纪公司投资银行部的负责人坦率地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了2014年上市的125家公司,发现确实有一些负债率极低、超偿付能力、手握大量现金的公司成功登陆a股,然后大量资金流向银行理财产品,而不是实体经济。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前证监会委员李曙光指出,目前市场确实给了一些不缺钱的企业钱,但钱花不完是个大问题。资本市场的资源错配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投资项目的时滞和产能过剩上。归根结底,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差。

“这不难理解。在实际的业务流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融资项目都是纯粹为了上市而编制的,所以你会发现有些公司已经好几年没有改变他们的融资项目了。”上述投资银行家表示,一些企业上市的直接目的不是融资。

“说白了,他们关注的是a股市场令人垂涎的财富放大效应。如果你不能移动几十倍的市盈率,谁能抵挡住诱惑呢?”上述业内人士哀叹,正是不正常的估值体系吸引了大量不需要上市的企业,挤出了稀缺的上市资源,让真正需要融资的企业望而却步。

“我相信总理最希望的是,资本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让那些有发展潜力但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通过嫁接资本市场,而不是把钱给那些上市公司,让投资者大吃一惊。让他们为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上述投资银行家表示。

Ipo公司不是坏钱
根据Flush的ifind数据,在2014年上市的125家公司中,有36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低于2013年底的30%,有6家公司的负债率甚至低于10%。
Wowu Bio(报价300357,咨询)(3000357.sz)的最低负债比率仅为4.56%,其次是Garden Bio(报价300401,咨询)(300401.sz)和应时有限公司(报价603688,咨询)(603688.sh)。此外,九江生物(报价300406,咨询)(300406.sz)、长白山(报价603099,咨询)(603099.sh)和李景田(报价300399,咨询)(300399)的负债率。深圳)也低于10%

“该公司在2010年首次公开募股时,负债相对较高。近年来,公司的效益一直相对较好,抵消了大量负债。目前,该公司没有银行贷款。”花园生物(Garden Biology)秘书长余全恒向《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该公司不仅重视融资功能,还非常重视上市带来的形象、声誉和无形广告,这很难用金钱来衡量。

ipo企业不缺钱的程度也可以从反映偿付能力-流动性比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中看出。2013年,有49个样本的周转率高于2倍,其中高达13个样本的周转率高于5倍。

2013年,负债比率最低的卧武生物的流动比率高达16.21倍,而花园生物的流动比率为15.38倍,九江生物和应时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0.6倍和10.13倍。
九强生物的一位高管表示:“外界认为公司缺乏资金来筹集资金,但我们不仅仅注重融资,而是在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中,上市是重要的一环,上市后有更多的发展技能。我们缺少的不是钱,而是资本市场的发展。”

事实上,这不仅不是坏钱,而且一些公司在上市前仍然有很多现金。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在125家公司中,有15家公司2013年货币资金超过募集资金,其中国信证券(报价002736,咨询)(002736.sz)最多。2013年,货币资金超过募集资金157.8亿元,与整个证券业务急需补充资金有关。

此外,重庆燃气(报价600917,询价)(600917.sh)和陕西煤炭工业(报价601225,询价)(602155.sh)的货币资金也分别超过其募集资金15.88亿元和8.32亿元。
债务比率如此之低,偿付能力如此之强,而且手中握有大量现金。银行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也相对容易。为什么你经历了ipo的所有艰难?
除了上述上市公司给出的理由之外,另一位资深投资银行家指出“企业寻求上市一方面是大股东做大做强的需要,另一方面是pe的推动,因为退出pe的最佳途径是ipo;有时,企业上市是由地方政府推动的,企业本身可以获得许多优惠政策,有些只是通过政府的公布洗去历史演变中的一些污点。”

“银行贷款和ipo融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有时间限制,需要带利息返还,而后者不需要返还。如果没有股息,就没有使用成本。”北京一位基金经理表示,这也使得一些ipo融资成为“圈钱”。

ipo前的慷慨
与上述指标相比,一些"不坏钱"的上市公司往往在ipo前急于分钱,以避免受到批评。
数据显示,上述125家公司中,有47家在2013年分红,分红总额为32亿元,占其筹资总额332.6亿元的9.6%。其中,陕西煤业以12亿元的巨额分红位列第一,海天叶巍(报价603,288,求医)、贵人尿(报价603,555,求医)(603,555.sh)和新威股份(报价603,699,求医)的分红均在2亿元以上。

支付股息没有错,但令人困惑的是,一些公司在ipo前夕突然支付巨额股息。
以福斯特(报价603806,查询)(603806.sh)为例。他于2014年6月11日出席会议,并于同年9月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2013年2月,公司股东大会决定每10股分配4.5元(含税),共分配现金股利1.54亿元;同年6月,再次召开股东大会,每10股分配10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3.42亿元;就在上市前,2014年4月,公司还召开了股东大会,决议每10股派发3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为1.03亿元。

也就是说,在短短的14个月时间里,福斯特三次分红,共派发现金股利约6亿元,占福斯特募集资金总额的37.5%。招股说明书报告期内(2011年-2014年6月),除上述三次红外线派发外,2011年5月仅派发人民币4500万元,2012年未派发股息。

为什么要在上市前夕频繁分红?福斯特证券办公室回应道,“公司成立以来,已经从一个小公司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经过2011年和2012年,公司的经营业绩明显改善,所以我想回馈股东;仅在几年时间里,中国证监会也在鼓励分红,因此它的实施是符合政策的。”

上述现象在王耔新材料(报价002735,询价)(002735.sz)也存在,该公司于2014年9月参加会议,同年12月登陆中小板。2014年3月,召开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每10股分配0.66元(含税),共分配现金396万元;2013年4月,股东大会批准10笔0.7元(含税),现金分配总额420万元,2011年未分红。

“公司在ipo之前进行IPO,是因为如果不支付股息,这些利润将在上市后由新老股东分享,一般少25%。"上述投资银行家指出,也有可能避免外界对“圈钱”的批评. "否则,就像是向别人借钱,手里却拿着一袋钞票。"
标题:“不差钱”企业争相IPO A股资源错配问题待解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50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