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36字,读完约7分钟

如今,中国企业的足迹遍布全球,“一带一路”战略得到了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随着“走出去”战略上升为国家政策,各种风险随之而来。如何让中国企业稳步走向海外?根据世界著名金融统计机构dealogic提供的历史数据,2009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失败率达到12%,居世界首位;尽管失败率在2010年降至11%,但仍是世界最高水平。目前,有2万多家企业从事海外投资,其中50%以上亏损,不到10%盈利。如何充分利用保险、法律等风险管理工具,使可避免的损失不再频繁发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走出去”换取多种机会

“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经济继续呈现缓慢复苏。”在江泰国际合作联盟主办、中国工业海外发展协会支持的2015年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大会上,相关风险报告显示,从内外部因素来看,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相关服务和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外商投资的制度环境将更加公平、稳定和透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中国作为外商投资大国的地位进一步确立。目前,中国经济正进入“三阶段叠加期”,国内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企业核心技术缺乏的压力日益增大。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企业走出去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

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从外部因素来看,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全球跨国投资正在恢复增长。根据贸发会议的预测,2015年和201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即外国直接投资)将稳步增长,预计将分别增至1.7万亿美元和1.8万亿美元。随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升温,以及“一带一路”、周边互联、非洲“三网合一”等重大战略的加快实施,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机会越来越多。

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中国企业在欧美的投资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在欧盟和美国的投资分别增长了195%和27.1%,远远高于同期中国11.9%的增幅。一些分析师认为,美国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和lei(经济领先指数)近期走势良好,就业、cpi和新屋开工数也在不断改善,表明美国经济已重新进入活跃阶段。一些分析师认为,中国企业将继续保持跨越式增长势头,在美国和欧盟市场投资并购,以获得技术、品牌、供应链和销售网络等战略资产。

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市场普遍预期,这一战略的顺利推进将为中国企业在满足沿线国家发展利益的同时开展国际投资合作带来历史性的新机遇。例如,大多数中亚国家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结构,制造业竞争力较弱。外贸产品主要是能源产品和初级产品。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投资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未来几年,中国企业将建设一批面向市场的海外加工制造基地。一些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加工制造业将在市场需求大的发展中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根据2015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报告,一些优势行业和领域的对外投资合作项目在海外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各类企业集群走出去的步伐将继续保持不变。大型金融机构也将有序拓展海外业务,全球金融运营和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未来,中国企业将创新“走出去”模式,大大提高对外投资合作的风险防范能力。

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走出去”面临五大困难

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在走向全球时面临着政治、法律、市场、金融、信贷和环境风险。近年来,投融资的政治壁垒、技术壁垒、贸易壁垒、标准壁垒和知识产权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五大困境。

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许多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缺乏认识,基本上缺乏风险管控的意识和手段,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中国最大的保险经纪公司、保险经纪公司负责人沈说,仅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在斯、希几十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就被叫停,原因都与东道国负责人的更换有关。国际政治和社会动荡造成的如此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中国投资企业带来的教训是非常痛苦的。

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长期以来,我国大量“走出去”的中小企业缺乏适应“走出去”形势的国际人才和组织,缺乏必要的金融、保险、信息、法律、税务等专业能力储备,导致海外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很高。

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融资困难和担保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工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胡卫平表示,中国目前的对外投资和融资渠道仍然比较简单,手续也比较繁琐。目前,以国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主权基金为主体的融资体系已不能满足当前的灵活性。不断变化的投资需求,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往往因为缺乏资金而错失商机;中信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公司,担保金额非常有限,导致很多企业无法排队,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总之,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互补的外资保险体系。

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据悉,一些投资海外市场的大型投资项目,如大坝、铁路等,都位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一旦没有专业的风险管理手段,很容易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造成投资中断。例如,中国在缅甸和泰国的投资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稳健经营”迫切需要风险管理

不可否认,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进,外资逐渐成为优化中国产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良好方式,也是拉动全球经济、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经济交流、为创造良好世界经济环境注入新鲜血液的重要力量。

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大投资意味着大风险。在看到和抓住外资商机的同时,我们需要更加重视风险管理。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学会从商业机会的反面来考虑缺点,并确保我们在外国投资方面万无一失。”申表示,保险业可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必要的风险管理服务,在了解各种风险的同时分享专业的风险管理经验,并提供世界上最好的风险管理团队的支持。据统计,江泰国际合作联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77家知名保险经纪公司,覆盖了五大洲约133个国家和地区。在过去的三年里,它为中国企业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保险经纪和风险管理服务。

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如何让中国企业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特定市场?胡卫平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强化风险意识,完善防控体系。我们希望企业能够在投资初期做好扎实的调研工作,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认真筛选投资机会,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综合考虑政治、法律、财税等风险来源,通过政府、企业、第三方服务组织和协会之间的各种反馈渠道收集信息,构建符合中国企业要求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其次,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金融企业对接,突破融资瓶颈."胡卫平建议,国有和非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外资的支持力度,增加对企业走出去的外汇储备支持,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帮助企业走出去。企业应抓住外资的大好机遇,尤其是当前“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寻求与“丝绸之路基金”和“AIIB”的合作。

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最后,鼓励信誉好、经验丰富的商业保险机构加入服务企业团队,走出去帮助企业分散和化解风险。同时,希望保险机构不仅能与国际合作伙伴开展业务合作,还能与国际标准和业绩接轨。能够为企业防范风险和开展融资提供及时有利的帮助。”胡卫平提了一个建议。

标题:风险管理“补课”让出海企业走远走稳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