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5字,读完约3分钟
3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发布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的愿景和行动》。文件提出“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维护油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和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通道安全是一个持续关注的问题。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潘继平博士认为,管道安全形势面临挑战,有必要建立多边安全保障机制。
丝绸之路沿线的能源基础设施已经在中国建成。一些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已经投产,一些正在建设中。电网也在规划中,其中天然气管道是外界最关心的。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最初设想是在中哈石油管道的基础上进行延伸。2003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开始讨论中哈天然气输送管道,并开始与其他中亚国家进行磋商。

此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相继加入。这也称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根据施工进度分为中亚A、B、C和D线。
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项目是中国石油在已建成投产的A、B线基础上规划建设的另一条能源大动脉(报价601857,咨询),以进一步满足国内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丙线与甲、乙线平行敷设,全长1830公里,设计输气能力为每年250亿立方米。这条路线从土耳其-乌兹别克边境的格达伊姆出发,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入新疆的霍尔果斯港。它已于2014年投入生产。

中亚天然气管道甲、乙的设计年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通过西气东输二线输送到内地。丙线与西气东输三线相连。预计2015年底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后,整个中亚天然气管道的输送能力将增加到每年550亿立方米。

2014年,中亚D线也开始建设。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全长1000公里,其中海外840公里,设计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气源为土库曼斯坦复兴气田。去年5月,中国和俄罗斯与中国签署了天然气供应合同,随后开始建设东线天然气管道,从2018年开始,天然气供应量将逐步达到380亿立方米。

在新疆,中国和俄罗斯也正在进入西线。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今年3月提到,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将全面启动,西线天然气项目合作协议将签署。然而,中俄西线工程尚未签署天然气供应协议,媒体报道,谈判可能在今年5月完成。

中国天然气管道一般分为四条进口路线: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气源。中国西南至缅甸的管道设计为每年向中国输送2200万吨原油和12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缅天然气管道于2013年7月竣工投产。

海上通道主要是建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截至去年年底,已有11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成投产,主要由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运营。
去年底,国家电网发布了20条支持新疆电力发展和稳定的意见,将进一步加强对新疆电网建设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政策支持。国家电网还将新疆作为实施“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输电走廊,加强与周边国家在电力项目上的合作,中巴经济走廊电力互联互通工程即将启动。然而,没有消息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传输走廊实际上已经开始。
标题:“一带一路”促跨境能源互联互通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55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