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7字,读完约3分钟
◎每个李俊明记者都来自Xi
当“中欧列车”在各地展开竞争时,“一带一路”计划首先提出打造“中欧列车”品牌。
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三个部门发布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的构想与行动》,提出“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和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Banlie’品牌,打造连接国内外、连接东、西、中的运输通道。”

据公开报道,2010年首列中欧列车开通后,出现了货运量不足、返程零担等问题。到目前为止,至少有11个城市已经开通了到欧洲的货运列车。
西部物流产业研究院院长李钊认为,中欧列车升级为国家战略后,可以同时在Xi安进行货物组装,并建成“Xi-安新-哈”快速干线,可以解决目前中欧列车的困境。

大多数人赔钱赚钱
当许多政府想乘政策快车攫取经济红利时,中国和欧洲的资源浪费和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中国铁路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10多列列车中,货运量最大的列车来自郑州。由于“只有在有货的情况下”,中国和欧洲的许多列车不能在一月份发送两趟列车,而且大多数列车都在亏损。

据公开报道,长期的单向运输给中欧铁路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当地政府不得不补贴该省的中欧列车。
据《中国商报》报道,甘肃省政府以固定方式补贴中欧列车。一个标准集装箱从武威到俄罗斯的铁路运输成本超过4万元,政府补贴近1万元。
“各省市为了各自省市的利益,一下子就开了班,造成了一定的重复和浪费。”王告诉《国家商报》记者。
此外,由于缺乏按照自身运营管理机制进行统一管理,中欧之间的列车装运时间和频率无法得到保证。“目前,中国和欧洲的10多趟列车都是在货物充足时启动的。如果有更多的货物,启动火车的频率将会增加。以郑心鸥(郑州-新疆-欧洲)为例。通常,郑心鸥每周都有一个专栏。最近,商品越来越多,每周有两三个栏目。”王对说道。

“赔钱赚钱”使得建设统一的中欧列车的呼声越来越高。李钊认为,“中欧Banlie”品牌已写入“一带一路”计划,这对中欧物流渠道建设大有裨益。
此外,李肇星还建议,在中欧列车统一运营方案形成后,应建设一条专用货运线,将“Xi—新疆—哈萨克斯坦”建成快速货运线。
应该实现整体对外
“目前,中国和欧洲存在资源浪费、信息分散和不透明等问题。各省必须同外国对话,各有自己的运作机制和模式,不能以完整的形象面对中亚、西亚和欧洲。”李钊认为。

王还表示,对于建立统一的“中欧Banlie”品牌,统一的运输组织和运营团队非常重要。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2014年7月,铁道部统一了当时发往欧洲的国内货运列车的名称,此后所有发往欧洲的货运列车都被称为“中欧列车”。然而,除了名称的统一之外,就具体的交通而言,每个省市还是各有各的路。

目前,中国12个省市发行的10列中欧列车已离开新疆霍尔果斯港。王说,目前出境通关手续仍比较麻烦,但每列火车的通关手续都差不多,都要经过霍尔果斯口岸的各个管理部门。如果进行集中重组,清理效率将大大提高。

王建议,只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中欧列车”,才能克服更多的障碍,与亚洲和欧洲的贸易。
对于中欧列车未来的发展方向,王认为,未来许多由非物流节点城市发行的中欧列车将被取消或与类似线路合并。
标题:各地“中欧班列”竞跑专家呼吁统一品牌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55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