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14字,读完约6分钟
随着牛市的持续,两家公司之间的平衡上限不断上升。
根据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数据,上周五(3月27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到1.47万亿元,再次创历史新高。
在2015年3月28日中国(杭州)财富管理论坛——“融资融券与财富管理”子论坛(以下简称“财富论坛”)上,中国金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证券公司”)总经理庄牧也指出,沪深两市的均势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和旺盛的市场活力。

然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当前经纪业务面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无法延长两笔金融交易的期限,证券借贷机制缺乏灵活性等,这些都是目前一些经纪公司的困扰。

面对这些问题,监管当局越来越重视改善金融一体化和相关交易机制的可能性。
要解决的扩展合规性
在两家公司的余额接近1.5万亿元后,这无疑是市场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如此大的交易量是否符合当前监管部门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
事实上,基于价值投资的整合运作也是监管者所倡导的理念。
"我们必须在价值投资的理念下开展两项业务."证券公司董事长聂庆平在财富论坛上强调。
然而,大多数投资者认为,这两家金融机构的债权最长期限可能与长期价值投资的逻辑相矛盾。
“价值投资常谈长期投资,但最长的整合期只有6个月,适合短期投机,违背价值投资原则。”深交所二级市场一只私募股权基金的合伙人高杨坦率地表示:“即使是基于短期基本面,这个周期也至少需要1至2年。”

事实上,早在去年年中,监管当局就已计划修改两家公司的交易规则,并放宽延期等相关操作。
去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向多家券商发布了这两项金融交易实施细则的修订草案,建议将目前最长6个月的期限延长两次。换言之,在修订细则后,两次金融交易的最长期限预计将延长至18个月。

然而,随着去年下半年a股指数的上涨,官方版本的细则从未出台。然而,一些分析师指出,这两种金融服务的延伸尚未放开,或者说这与监管当局在市场加速上涨的情况下关注这类业务的风险不无关系。

“一旦展期开启,债权期限将会延长,不确定性将会增加。”北京一家中型券商的一名非银行金融研究员指出,“监管当局可能担心空的市场压力,一些融资盘可能带来风险传导。”

这可能意味着这两项金融延期的发布也对经纪人提出了更严格的风险控制要求;从监管当局最近的声明来看,他们仍然把经纪人放在两大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的首要位置。

聂庆平曾在财富论坛上指出,融资融券能否做好,取决于证券公司自身,风险控制也在券商。
聂庆平还表示,目前有50%至60%的融资资金存在于市盈率为50至200倍的股票中,并提醒券商在1月19日遭遇类似的跳水市场时,要检查自己是否能够承受风险。

不过,有人指出,目前"一刀切"的禁令对两家公司的延期很容易导致一些券商的合规风险。
“这些规定确实不允许延期。如果强制清算冒犯了客户,他们下次可能会选择违反规定的经纪人。”汇金经纪营业部的一位账户经理坦言,“最好是全面规范展期操作,否则只会造成坏账,挤走好钱,更别说违规展期的现象了。”

证券借贷也需要被打破
融资融券业务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融资融券量的不对称。
根据沪深两市的数据,截至3月27日,沪深股市融资余额达到1.46万亿,占两家公司余额的99.49%;相比之下,证券借贷余额仅为74.41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大部分标的证券目前处于“一债难求”的局面。
“证券借贷一直很困难,客户很难根据投资选择进行证券借贷。”华泰证券的一位客户经理说。
在业内一些人看来,小额证券借贷与当前闲置证券振兴机制建设不足有关,其中一个原因是作为“证券中央银行”的证券公司没有建立适当的证券借贷激励机制。

“事实上,a股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证券借贷体系。也可以认为,这一制度不鼓励空.证券借贷公司的年化利率不如常规利率,所以机构不多。愿意借券。”北京一位大型券商策略师坦率地表示。

在它看来,融资的单边性和与证券借贷业务的不对称性,恰恰成为市场波动加剧的原因之一。
“如果该机制鼓励融资规模大于证券借贷,那么市场肯定会倾向于在多头时采取更多的集体行动,导致股指上涨过快,偏离基本面,从而加剧市场风险。”根据上述策略,“证券借贷实际上是一种风险释放。”

事实上,市场对两个产业融合的政策调整信息极为敏感,或者说它还与融资融券的不对称有关。
今年1月16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对中信证券(报价600030,咨询)(600030.sh)和海通证券(报价600837,咨询)(601837.sh)等12家券商进行处罚,并宣布两家公司之间的开户门槛恢复到50万元,此后第二个交易日a股出现“1.19”

“在单边融资市场下,融资对a股的意义非常重要,因此市场也很敏感。”上述策略师坦言,“但反过来说,如果投资者信心是基于融资机制,市场本身也是非常脆弱的。”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回购协议交易等业务的重构,证券借贷凭证的来源也有望在相应领域得到拓展。
日前,监管部门发布了《回购证券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协议(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同时,经纪人可以在回购期间使用基础证券,并将其用于借贷、出售、担保和其他目的。

这意味着被回购的证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券商的证券借贷目标。但是,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目前的协议回购交易业务相当“鸡肋”,规模较小,在该业务中实现标的股票的证券借贷意义有限。

根据wind的数据,从2014年3月30日到今年,只有20个协议回购,总市值不到40亿元,只涉及17只相关股票。
然而,另一位分析师认为,由于《办法》还规定,约定回购交易的融资范围将从券商自有资金扩大到券商资产管理计划,目前的t+1结算将改为t+0结算,预计在相关政策放松后,这一业务规模的扩大将提振证券借贷业务。

“约定回购交易主要是有限的,融资成本高于质押式回购。不过,在有关政策放开后,仍有可能提供一个证券借贷来源。”上述研究人员坦率地说。
标题:两融1.47万亿时代:券业呼吁展期、融券破题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55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