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6字,读完约2分钟
国土资源部近日宣布,将逐步扩大全国有偿采用国有土地的复盖面,根据资源市场配置的基本基础,缩小规划地范围,最终废除土地供应双轨制。 军事、保障性住房、特殊用地可以继续分配录用,此外其他用地实行有偿录用。 专家说,这种方法会减少特权,变得公平。 ( 9月18日《京华时报》)
不可否认,现有土地供应双轨制存在很多问题。 在土地采购供应方面,由于监督管理不充分,土地供应过程不透明,一些地方政府无偿采购土地与吸引外资的优惠条件交换,有些机构以公益事业的名义用采购方法将土地用于商业开发等。 可以说各个地方政府通过土地的采购进行供给,给少数人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给国家的利益带来了损失。 据“法治周末”8月10日报道,湖南省祁东县县委、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政协在计划的土地上建设了机关住宅小区。 很明显,很多特权利用土地采购供给的监督管理不完善来谋求自己的私利。 同样,现有的市场化供给机制“吸引”看起来公平透明,但实际上很多地方都存在假公平、假透明现象。 例如,围绕土地拍卖的“内定门”和“定制”等丑闻很明显。 无论是土地的采购供给还是市场化供给,都不是简单地从土地供给双轨制变成单轨制,而是需要全面的反省和改革。

土地供应双轨制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几乎不能保证公平、房地产市场化进程缓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不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 但是,土地供给双轨制不是“洪水猛兽”,很多问题也不是双轨制的错,而是因为制度不完善,监督不足。

如果把双轨制作为“洪水猛兽”最终取消的话,现有的问题不一定会减少,相反有可能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 所谓“取消双轨制”,实质上是取消土地分配,届时医院、学校等公益事业的建设价格必然会增加,转嫁给公众。 用市场化的手段出让更多的土地,很可能会使地方政府沉迷于土地财政,欲望更加膨胀。

新加坡、香港等地依然反复实行土地供应双轨制,公益事业用地和行政事业用地采取免费采购的方法,商业用地采用市场化方法供应。 这表明,土地供应双轨制是可能的,土地供应双轨制既有利于公益,也有利于市场,因此不能简单地否定和取消。
标题:热点:土地供应双轨制并非“洪水猛兽” ——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71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