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71字,读完约5分钟

说起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李桂莲,贵州科技界众所周知,广大干部群众向他致敬。 她50年如一日战斗在蔬菜科学研究第一线,从事蔬菜育种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和宣传,创立并迅速发展了不合时宜的蔬菜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为贵州省农业科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贡献了青春和才华。 大众亲切地称她为“老百姓的女财神”、“摆脱贫困变得富裕的引路人”。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集中精力于事业取得成果

“作为蔬菜科学工作者,缓解贵州蔬菜生产快速发展滞后、全省蔬菜淡季蔬菜难吃的问题,是我坚定不移的努力方向。 ’李桂莲告诉记者,1964年从原贵州农学系园艺系毕业后,就职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从事蔬菜科学研究。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李桂莲从贵州的现实情况出发,随着渐进的贵州当季蔬菜快速发展之路,将贵州当季蔬菜产业从红水河畔启动,发展到江河流域、高海拔地区,不仅在数量上符合省内和部分省外市场的诉求,而且在质量上不断优化、出口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50多年来,李桂莲深入贫困农村蹲点,主持早熟蔬菜、冬果菜、夏秋季节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宣传,主持贵州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研究和蔬菜良种选育项目,“黔茄”系列、“黔白”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走在村子里为村一心为民

“帮助农民脱贫,是我的内勤”50多年来,李桂莲足迹遍及全省60多个县(市、区),培训了3万多农业技术人员和科技二传手,培训了农民40多万人(次)。 无论是请农民现场指导和示范,还是在各地举办蔬菜技术培训班,她都很不累。 比较不同地区的群众,制定不同的培训和示范复印件,不加保存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群众。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罗甸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李桂莲决心突破要点的地区之一。 她蹲了整整五年做实验、示范、训练、指导,带领群众快速发展早熟蔬菜。 “大众对科学技术不太了解,所以必须一边调查所有乡村的自然条件,一边说服大众进行动员。 那时总是从早到晚,有时一天要走几十里,向农家的房子和田地的地头说明”,李桂莲回忆说。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因为白天忙于在村子里走,所以只能在晚上查阅资料进行整理,进行系统研究。 为了全力以赴地工作,她和丈夫商量,把8岁的孩子送到唐山祖母家,离别时孩子偎在母亲怀里,流下了眼泪。 她用手帕为孩子擦眼泪,悄悄地擦去自己的悲伤。 孩子一走就是五年了。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这几年,罗甸县早熟蔬菜种植成功,新鲜蔬菜纷纷运往贵阳和周边城市。 由于农村生活不规律,李桂莲经常充饥,长年患有胃病和胆囊炎。 为了对付疾病,她去乡下的时候,带着干燥的粮食和药品,饿着吃饼干,病得受不了的时候,多吃点药。 尽管如此,她还是没有停止脚步。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努力精进

“搞农业科学研究,必须深入农田地面,获得第一手资料。 ”。 李桂莲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住宿在乡下,在田间地头度过。 在每个试验项目、苗圃,她都像母亲一样被精心培育、精心护理。 有时看到土里苗的出现状况,她想变成蚯蚓,可以自己进入土里探索一体。 和李桂莲一起工作的同志说:“李老师是最认真的,每个问题都不会轻易放过,所有的工作都在追求极致。”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2001年秋天,李桂莲在关岭县农村视察蔬菜示范基地时,不慎扭伤,脚踝骨折,疼痛难忍,大家劝她回去治疗,她说没事,贴膏药后看了蔬菜示范基地。 那天晚上脚肿得像馒头一样,回贵阳伤也没好。 她又一次马不停蹄地去了其他蔬菜基地,扭伤了脚,走得很吃力,很久都没治好。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50多年来,从她手里出来的所有数据,打碎了无数只鞋。 她写的所有专业书都是经过多年实践论证的。 李桂莲对科学努力研究、精益求精的态度感染了身边的科学工作者。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名利淡泊,朴实

“她平凡而伟大,是我们的榜样。 ’李桂莲的同辈、同事、朋友、学生,不仅被她的渊博学识、科研精神、工作作风所钦佩,而且被她的奉献、淡泊名利、朴素人格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李桂莲被誉为“女财神”,但她只会给别人带来财富,自己的家庭不宽裕。 她的一切愿望都是让贫困山区的人们富裕起来,但自己始终坚守清贫,不为名利所动。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20世纪80年代中期,罗州县委、县政府奖授予的5000元奖金,她捐赠给罗州县的“希望工程”,用于少数民族少女上学的资助。 安顺地委、行署奖颁发的2万元科技贡献奖,她捐赠给了自己的母校安顺八小。 2009年获得贵州省最高科学奖奖金50万元,她以40万作为科研项目经费,将剩下的10万捐赠给省农科院建立“党员关怀援助基金”……50年来,政府发给她的生活补助费和奖金不留自己的。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荣誉是大家的,工作是奖项”全省、全国科技界、李桂莲都是重量级人物,获得国字号、省字号的荣誉。 李桂莲是党的十三大到十七大全国代表,2009年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被评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科普事业先进个人标兵、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工作者等。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面对许多光环,她很淡定。 1993年,省委决定任命她为贵州省农科院院长。 李桂莲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找到省委主要领导,无论如何也不担任院长,坚决要求把机会让给别人。 她说:“感谢组织对我的肯定和信任! 但是,我需要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掌握的科技知识用于贫困山区农民脱贫的具体工作。 那样的话,我的心会更加平静,更加满足。 ”。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现在李桂莲已经过了7旬,但她还在全省许多县乡的试验田里奔走。 因为她心中还有一个梦想,就是用贵州蔬菜的“四季高产梦”,圆越来越多山区人民的“小康梦”。

标题:“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桂莲”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