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3字,读完约5分钟
【人物简介】
川平,男,1962年12月出生,研究生毕业,中学高级教师,83年8月毕业于赣南师范专科专科学校,90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函授科,200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2000年9月至2000年9月

在教学研究指导和工作中,指导学校是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计划国家要点课题“红色土地“新闻化教育”——行动计划”的科研工作、江西省副课题专家组成员之一。

承担了独立省级课题“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工作,撰写了两篇阶段性文案在全省获得一等奖,并且在今年高三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于04年下课被选为江西省优秀教育科研课程。

近三年来,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4篇文案。
在领导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研究方面取得了开拓性进展,受到省、市专家小组的好评。
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稳定南康中学体制改革。
【学校的事迹】
更新理念,确立学业思想
从1993年到南康中学担任教导所副主任、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到校长,他对新教育理念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2002年下半年,他和同事们率先在同行中提出了新的学校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为了所有的学生。 他提醒学校教职工,要切实转变“师道尊严”历来的观念,树立“一切为学生”的新思路。 “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有服务学生的意识,评价我们工作优劣得失的最佳人选也必须是广大学生”。 而他立足于南康中学的实际,着眼于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要求,以德育为代表,以教育为中心,大致重复五个结合:在反复继承和发扬南康中学的优良之前,必须与创新相结合。 多次将学生全面和谐快速发展与学生个性相结合:常规工作与教育教学科研改革相结合多次人本管理与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相结合多次将学生、教师快速发展与学校快速发展相结合,从而提高学校水平和办学效益,早日成为南康中学优质、特色

在他的倡导下,南康中学实行年级分组管理和教研组管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两者并重的“条块结合、以快速为主”的管理模式,“校长全面负责,师生员工参与,党政工团24小时管理”的德育结构。 达到认知、文案、组织、活动四个位置,教师言行示范教育、课堂渗透教育、优美环境t熏陶教育、主题活动体验教育、同学间自我教育五大作用)突出德育互联网,实施名师工程“1357”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科学公正评价点评 学校多次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以“校园美、校风好、质量高、独具特色”为学校目标,培养“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学识广博、全面快速发展” 班主任树立新的师生关系,转变观念,更新育人方式,提高班主任的从业艺术。

勇于创新,形成特色学校体系
鲁川平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他提出,现代新闻社会的竞争,首要的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生存能力的竞争。 要想永远不倒南康中学这面红旗,永远保持青春,就必须树立科的快速发展观,实施教研兴校的战术,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始终创造优秀的健康中企业品牌,始终创建做大做强的南康中学。

2002年4月,南康中学在赣州市同类学校率先开通校园网。 下半年,实现了校园网和校园电视网的成功对接。 2002年12月,南康中学宣布告别纸质时代,实施无纸化办公。 而且,配备的3个学生微机室、3个媒体教室、3个语音教室都向师生开放。 鲁平大力倡导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中心也正式挂牌,成为培养教师现代新闻技术的主阵地。 以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为契机,2002年,学校被确认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计划国的重点课题“教育新闻化理论与实践模式”的研究基地。 鲁平本人成为江西省副课题专家组成员。

教育改革是南康中学的一大特色。 学校有自己的“课堂教学十大项目”,备课组有自己的科研项目,教师有自己的研究课题,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经扎根生花、枝繁叶茂。 物理组的“导学法”、语文组的“211单元教学法”、英语组的“情景对话”、数学组的“培养式教学法”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物理小组“素质教育课基本探讨”、“物理做法十次”、英语小组“优化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近年来,有200多篇教育改革论文在地区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学校也被选为“江西省新课程方案先进学校”。 沉重的教育改革成果,为重新创新南康中学的教育质量注入了高昂的、无限的后劲。
标题:“卢川平”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02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