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6字,读完约5分钟

中广网北京4月10日的新闻最近在钱江南岸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可以容纳5000人开发的软件开发基地的破土工程 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设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亿元的东忠软件园,将成为华东地区日本最大的软件加工出口基地 不远,信雅达、恒生、浙江大中控制、士兰微电子等软件公司已经搬到自己投资建设的科技大厦,成为中恒世纪科技园、宏华数码、华越软件快速发展中心、 三维通信研发基地等软件大楼或园区项目正在建设中……随着公司的迅猛发展,软件公司家家户户从江北老城区搬到江南新区,演绎着“江北孵化、江南”。 短短十几年间,软件产业在杭州崛起 平均三天新增一家软件公司,用“井喷”、“爆炸”等字眼形容杭州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不为过 1997年12月省政府批准在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软件产业园,经过几年的努力,杭州形成了以高新技术软件园为核心的软件产业基地框架 2001年7月,杭州被国家发改委和新闻产业部明确为全国11个软件基地之一,杭州国家软件基地异军突起,首次展现出中国“西雅图”的风采。 基地的软件产业年销售额最初为5亿元,2005年超过185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成为继北京、深圳、上海之后的全国第四大软件产业基地 目前,基地已有骨干和高质量公司150家,软件产品和服务总收入数亿元的公司25家 恒生、信雅达、新利、中程科技、士兰微电子等11家以软件和软件为核心技术的公司在国内外上市,形成了股市“杭州板块”。 阿卡迪亚等11家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公司。 浙大网新等8家公司进入“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最大规模前100强”。 创业软件等14家公司进入国家计划布局内的积分软件公司,总数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第三。 浙大网新等10家软件公司囊括2006年度全省软件业10强……基地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继续吸引公司集聚,近年来基地公司以每年近百家的速度增长,平均3天诞生1家软件公司。 截止到去年年底,从事软件和相关服务的公司有900多家,以这种速度今年将突破千家大关 中国软件业新增名词“杭州现象” 自主创新在中国证券、金融市场诞生了“单项冠军”,信雅达的名字代表着国内领先的领域软件 1993年,郭华强带领年轻人开发了全国第一个证券卡自助交易系统 由此拉开了证券电子化的序幕 1996年,全国首次发布了以光盘为存储介质的“银行票据电子影像解决系统”,实现了银行票据文档的电子化管理。 该产品通过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的认证,在各大商业银行得到广泛应用 2002年,信雅达企业首先在华东地区通过cmm3考核,同年11月,信雅达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宣告浙江省软件公司向国内主板零上市的突破。 与国内其他城市不同,杭州的软件公司几乎都是民营公司 与浙江其他民营公司大多出身“草根”不同,浙大网新、恒生、浙江大中控、信雅达等大部分杭州软件公司的创始人,多为高校老师,或“海归”人员。 民营公司创业的冲动、创业者的创新以发表、智慧、热情和创意,让杭州软件公司萌动吗? 从一开始就成为了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 目前,在杭州软件公司,技术人员数量通常占三分之一以上,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多达10%以上 以“民营当家作主、自主产权、应用为主”为鲜明特征的“天堂软件”,成为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高质量软件的联合企业品牌,工业控制、金融证券、服装设计与印染、电信、教育、数字电视、数字娱乐 软件产业加速更新换代杭州有很多软件公司,他们的眼球关注着国内的应用市场,让自己的软件产品更新换代,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东忠软件、浙大网新、信雅达等软件公司走“外向”道路,在软件基地内设立的20多家知名软件公司、高校和海外运营商组建的杭州软件出口加工联盟已经初见成效。 目前,杭州的软件出口(外包)业务遍及金融服务、纺织印染、多媒体图像、电信、ic设计服务等行业 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办公室主任董志敏向记者展示了“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十一五”规划:全年到基地经济总量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实现了软件销售产品收入580亿-600亿元,其中软件和相关萨 吸纳软件公司1300家,上亿元规模的公司承接达100家产品的出口和外包业务总额达2亿-3亿美元,经济规模居全国软件产业基地先进水平,在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中率先实现国际化目标。 确实,杭州的软件也要两手抓,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硬”,各软件公司要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技术 这样杭州软件就能在今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升起“天堂硅谷”的旗帜

标题:“杭州软件擎起“天堂硅谷””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0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