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41字,读完约6分钟

今天( 9月23日)是我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这也是国家一级为农民设立的第一个节日。 金秋节庆丰收,表示对收获的喜悦,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崇高礼赞。 中国成为农业大国后,农业的地位决定了农民的重要性。 习总书记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他把自己称为“黄土地上的儿子”,还在很多场合谈论了在陕北梁家河度过的7年农民时光。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1973年,习大大和延川县北京知青雷平生(左一)、陶海粟(右二)、雷榕生(右一)在延川。

1969年冬天,16岁的习大大和另外两万多名知青一起,乘坐开往西行的列车在陕北高原开始了7年的知青生涯。 这7年,也是学习大学一生中难忘的时间。

最强劳动力

一年365天除了生病没有休息

梁家河7年间,习大种地、拉煤、建水库、捡屎……和陕北的村民们一起吃饭、一起劳动。 来自城市的他很快就过了“劳动关”,还成为了“最强劳动力”。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2004年8月,当时浙江省党委书记习大大接受延安电视台采访,回忆起延安插队时的经历:“刚参加劳动的小女孩,15、6岁,我们当时也15、6岁,和我们拿了同样的劳动分,我们简直是歧视。 实际上自己没有能力。 但这一年,我黯然失色,在雨中我们在窑洞里割草,在牲口圈里割草,然后一样学习。 当然,一年过去了以后全部掌握了,体力也提高了。 之后,被评为十分,十分是其中最强的劳动力。 ”。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2003年,习在接受央视《东方之子》采访时,想起了那段岁月。 “一年365天,除了生病,几乎没有休息。 下雨在山洞里割草,晚上去看家畜,放羊,什么工作都做。 ”。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最肯干的职员

冬天用赤脚拨冰建水库

1974年1月,20岁出头的习大大挑起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他一上任,就带领村民们建造水库,建设沼气,明显改变了梁家河的面貌。

梁家河所在的延川县多旱,习带领村民迅速发展生产,用泥巴种田,拦河筑坝,给村子里留下了迄今为止肥沃的耕地。 据当地村民说,是田地,但他挖了两口井后,把田地变成了水地。 接着改变地理条件,从沟上,前后打了5个水库,建了水库种田。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当时正值寒冬,习大大刚当上支部书记,就带领职工在寨子水路里修了一座水库。 天气异常寒冷,水路冰很厚。 不解决冰的话水库就不稳定,春天冰雪消失的话水库就会崩溃。 于是,习动员大家下河挖冰。 当时寒风刺骨,公司职员们谁也不敢动。 进入冰水里,把冰块搬到外面。 在央视信息原创视频《初心梁家河篇》中,梁家河村村民石春阳回忆道:“不说习大大二话,抓住裤腿,赤脚刨冰。”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学习的行动也打动了社员们,大家都脱下棉袄晒干了。

习大大在担任梁家河村支书期间,带领职员挖水库造就良田。 这些水库地至今仍是村子里最好的耕地。 资料来源:华商网

最有见识的“专业农家”

建设陕西第一池沼气

成为大队书记后的习大大,一直在寻找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切入点。 有一天,他转到人民日报,当时头版有四川许多地方发生甲烷化的新闻。 看到这个消息,学习非常兴奋,觉得沼气是个好东西。 考虑到村里人冬天缺煤缺柴的问题,拉煤很困难,他决心制造甲烷。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几天后,他休假去四川绵阳考察沼气池的建设。 当时延安不通火车,习坐了两天汽车去西安,然后坐火车辗转到四川。

回到村子后,他向村民们讲述了甲烷的好处,但是村民们不擅长这个东西,被云山雾笼罩着。 他决定先建造第一个沼气池,以事实说服村民。 2004年8月,当时的浙江省党委书记习大大在接受延安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第一个池塘很费事,看到沼气池两侧的水位在上升,但是喘不过气来。 奇怪的是,找到了最后的原因。 那个导气管堵塞了,最后刺穿了,我满身是屎,但是那口气被吹了出来,我们很快就接了管子,从我们的甲烷炉里冒出了一英尺高的火焰。 ”。 梁家河的这个沼气池成为陕西历史上第一个沼气池。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此后,在习大大的督导下,梁家河村从全省“第一池”变成全省“沼气第一村”,全村居民70%以上使用了沼气。 村民们用甲烷煮饭时,这位年轻人称赞说:“有知识,点子很多。” 到1975年,习带领村民建设了数十个沼气池,基本上处理了村民煮饭、照明的问题。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30年后的2005年3月,浙江省委书记习大大来淳安县视察时,参观了当地的农村沼气池。 他说:“我是制造甲烷的‘专业农家’。”

最亲密的支部书记

摩托车为村民更换农机

1975年7月,同乡们鼓励习大大参加延安地区先进知青代表大会。 在这次会议上,习大大作为先进个体受到奖励和表彰,给他的奖励是摩托车。 梁家河村村民石春阳回忆说,当时习大大是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本来就需要这辆摩托车,方便自己出行。 但是他想到整个梁家河村,习大大觉得摩托车对村子没什么用,于是去了农业机械企业,换成了手扶拖拉机,带回了研磨机和粉碎机。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1975年7月15日,中共延安地委召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学大寨先进代表会,习大大等14名北京知青作为先进个体被通报表彰

习大大的“农民情结”

从农民那里了解农民,造福农民

“为了在心里读农桑的苦,就像在耳朵里闻到饥饿和寒冷的声音一样”。 总书记如此浓厚的“农民情结”,让亿万农民感到体贴、温暖和幸福。

他曾经从最底层工作,和最底层的农民朝夕相处,才对农民有着深厚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 在陕北,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了解了人民”。 河北正定,他实现了改善农民生活的承诺在福建,他在乡下奔波推进“四下基层”制度……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1983年8月9日,当时的共正定县委书记习大大前往农田地头调查棉花生产情况

到了国家领导岗位后,他的足迹几乎踏上了祖国的山水:到旱地看收成,到农家家里吃饭,坐在炕头和农民上日常生活,关心困难群众,推进扶贫工作……40多年来,他一直不忘来路,坚持自己的初心。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年4月,习大大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观看小麦的生长情况。

标题:““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