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8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用这些来抵抗日寇

在武器落后、弹药匮乏的情况下,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中国士兵利用太刀近战,砍下无数鬼子的头,让崇尚武士道的日本士兵也讲述了刀的颜色变化。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军事博物馆等多处收藏有抗战采用的太刀。 太刀作为中国军队在二战东方战场上的独特武器,在抗战兵器谱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国军队抗战独具武器:大刀令日本兵谈刀色变”

●武器名称:太刀

●第一个优势:长柄宽刃,可切割

●武器溯源:以前传来了中国刀

●抗战功勋:喜峰口杀敌一战成名

因大刀喜峰口之战而出名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完全控制了东北。 随后南下,到达河北遵化东北处长城上的重要关口——喜峰口。

武器装备占绝对特点的日军气焰嚣张,一败涂地损失惨重的中国军队士气低落。 防守喜峰口的中国军队29军渴望以胜利鼓舞士气。 由于装备落后,必须用自己的长度克服敌人的短少,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的后方。 于是,他将观察力放在了29军最常采用的特殊装备——太刀上。

“中国军队抗战独具武器:大刀令日本兵谈刀色变”

1933年3月12日晚,500名擅长刀术和近身肉弹的中国士兵组成大刀队,冲进了日军军营。 扔手榴弹后,在日军混乱的情况下用大刀射击,日军措手不及。 这次战斗开创了大刀队夜袭日军的先例,挫伤了日军的气焰。

“中国军队抗战独具武器:大刀令日本兵谈刀色变”

冯祥邀请武师学刀法

军事博物馆文物仓库副主任孙成智向北京晨报记者介绍说,西北军事用太刀,都是长柄、宽刃、刀尖倾斜之前传来的中国刀,非常有利于杀伤。 当时冯玉祥雇佣了武术高手,设计了适合敌人刺刀的刀术。

“中国军队抗战独具武器:大刀令日本兵谈刀色变”

孙成智说,实战中的中国武术技艺简单实用,不是花架子。 武者们把这些最精华的文案传授给了大刀队。 当然,日本人的刺杀训练也很好,在实战中日本兵的单兵刺杀能力非常强。 而且三八式步枪枪身时间长,适合互相刺。 但是,29军太刀队训练的刀法专门打破了日本人的刺刀。 士兵拿着太刀,把刀刃对准地面,在等待对方刺穿的时候,气势斜射,借力挡剑。 此时太刀也抬起肩头,敌人面前全部空,所以一刀砍下,将敌人砍死。

“中国军队抗战独具武器:大刀令日本兵谈刀色变”

能砍刀

北京晨报记者在军事博物馆看到,29军太刀长约90厘米,刀宽5、6厘米,重6、7斤左右,不轻,刀身有一定弧度、带刺,很拿得出手。

据孙成智介绍,他对以刀闻名的西北军说:“从正面将锋刀大开,落手摇腰。 顺风扫荡秋叶,刮倒千钧之敌,难逃一死。 舞步像雷奔,在连续提柳下斜削。 左右后卫是缓存,移动步进变换型刺刀”。 也就是说,双手握着大刀,刀尖朝下,鬼子捅过来的瞬间用刀刺鬼子的刺刀,扛起来,刀就往上抬,刀就顶在头上,猛地往下掉,可以把鬼子劈成两半。

“中国军队抗战独具武器:大刀令日本兵谈刀色变”

北京晨报记者王岐丰

标题:“中国军队抗战独具武器:大刀令日本兵谈刀色变”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0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