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6字,读完约3分钟

新闻网上海2月18日(记者吴善阳·唐奇云)中国首艘航空空母舰“辽宁”舰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富在上海出席首届“高科技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创新论坛并做主题报告时表示,为了应对“国家防卫的诉求,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水面舰船的研制水平和研制能力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这为我们国家海军执行远海防卫作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朱英富院士是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的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大型水面舰船的设计,担任“辽宁”舰的总设计师。 他说,近年来,我国水面舰艇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吨位不断增加,远洋航行环境进一步优化,舰船的新闻感知能力、火力武备精度、隐身技术等显著提高,在技术和能力体系上已经与世界海军强国站在了同一步。 谈水面舰船总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朱院士认为,我国水面舰船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在智能化技术、绿色技术、综合电力技术、远程综合保障技术、以人为本的舱室环境和设施设计技术、海上无人系统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中国新型舰船以创新精神引领,融合军民智慧,抢占舰船装备新技术制高点,实现弯道超车 在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新技术船舶和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忠钦在报告中阐述了“船舶智能制造”的愿景和实现路径,呼应了朱英富院士的观点。 船舶智能制造、制造过程的全面自动化、智能化,不仅使工人摆脱“苦、脏、累、险”的工作环境,也推动造船工业的脱胎换骨,向安全、经济、环保、高效、舒适的方向快速发展 在智能工厂,切割完毕的钢板也可以一张一张地配上“身份证”,展示将来与那些部分对接、在哪里焊接、如何焊接、在船体的哪个部分焊接等。 技术人员只需要在后台敲击鼠标,发出各项执行指令,就可以控制机器人进行造船 同时,实现基于三维模型的现场工作可视化指导,实现从设计新闻到现场的无缝对接和准确传播,减少建设返工。 林院士表示,快速发展智能造船技术是赶超日韩、建设造船强国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强国的国家战术 工业4.0视角下的船舶智能制造表现为柔性生产、过程感知、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和自执行 基于我国造船厂的现状,林院士提出了“三步走”的构想:第一步,建立智能工厂的第二步,是建立智能造船厂。 第三,建立船舶智能制造联盟 由高新技术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联合创新中心主办的首届“高新技术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创新论坛昨天开幕,持续两天,除了两位院士的专题报告外,还有10多位船舶专家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深海? 聪明吗? 极地”前沿理论、关键技术与未来快速发展的科技盛宴 《上海手册》在联合国总部发表 2月16日,《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快速发展指南》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发布仪式 发表仪式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快速发展大会秘书处共同举办 -02-18 14:42:00 全国政协在上海调查无障碍环境 2月15日至1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吕展工率全国政协“无障碍环境建设”调研 市政协主席吴志明出席了调查座谈会 -02-18 14:26:00 首届高新技术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创新论坛在上海召开, 由高新技术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首届“高新技术船舶与深海开发”, 聪明吗? 极地”前沿理论、关键技术与未来快速发展的“饕餮盛宴” / h// h/- 02-18 13:58:00

标题:“朱英富:我国水面舰船研制已处世界前列”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