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87字,读完约5分钟
李连庆和毛泽东的照片。
李连庆(右一)和叶剑英拍了照片。
在村民们的期待和家人的担忧中,82岁的李连庆、前任毛主席的警卫、叶剑英元帅的卫士长、共和国高级军官,已经在广东山区度过了6年。
他的目标是改变家乡这个贫穷的土地。 支撑他的是对毛主席、叶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深深怀念,是他们一生信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实实践。

“毛主席告诉我们共产党员最大的道德是为人民服务。 ”。 李连庆说,他希望一辈子成为毛主席的士兵,永远成为合格的士兵。
听了军令晚上退房
《为人民服务》,当车停在农场国旗杆旁时,毛体上红色的大字跃入眼帘。
向右一看,仔细一看,牧场办公室的外墙上挂着一个小招牌,这个不到30厘米长、10厘米宽的招牌上塞满了“云浮市星耀畜牧有限企业”的字样。
农场宿舍是李连庆在广东唯一的住所。
2008年10月返乡后,李连庆修复了祠堂,也重建了布满苔藓的祖宅。 但是,在进入云浮山区创办畜牧企业后,他将整修的新祖宅和全套家具无私地奉献给村民们作为公共设施空之间。

作为受到副军级待遇、长期驻港的高级军官,李连庆除了在北京有套房外,由于工作需要,过去也在广州划分了住宅。
今年7月,经中央军委主席习大批准,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及总装备部等四总部和军委纪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住房用车问题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军委决策指示,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清理工作,做好清退工作

当时,李连庆的老伴刚从北京来不到半个月,本来计划再呆一个月,经常与连庆公爵重逢。 李连庆接到通知后,二话不说,马上给妻子买了第二天回北京的火车票。 送走同伴后,他自己打扫房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清理结束后马上退席,很快就办完了退房手续。

艰苦奋斗也是“享福”
“回山,弄个牛场,看起来有点痛苦。 但是对我来说,辛苦是幸福的。 看,我的身体比北京好! ”。82岁的连庆公出拳引起老虎生风。
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李连庆的长女李艳担心的是父亲的身体。 毕竟广东距离北京2,300公里,山区乡村生活条件恶劣,南方冬天阴冷潮湿,令人无法放心。

年,李艳第一次来农场看望老父。 父亲不到10平方米,一进入垃圾堆积的房间,李艳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明明放不下北京的大房子,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受苦”? ”。

对此,连庆公表示,不能承认辛苦。 虽然革命生涯中历尽艰辛,但他反而对打鸟、悠闲下棋的生活没有习性。
“阿公什么都做,什么都吃,比不过年轻人。 我们有时希望他停下来。 ’在牛场工作了两年的珠川村村民告诉何植明,装牛粪的推车重150斤,运饲料的也有100斤,只要庆公推着走,谁都挡不住。

每天早上7点,连庆公早就结束了晨练,吃了几块红薯,走进牛棚早就绕了一圈。 牛离开小屋后,他又开始打扫一天,认真、细致。 一盘榨菜和一盘蔬菜午饭后,李连庆有一个小时的午休。 下午又切饲料,把牛棚打扫干净。 晚餐时间,看《信息联播》是休息。 饭完开始写工作日记,直到晚上10点巡视牛舍,他一天的工作才结束。

“共产党员应该吃苦先干。 共产党员带头,群众干事更自觉。 看看我们的工人。 多么勤奋,整个眼睛都是工作! ”
主席身边的19年是一生的财富
从北京到广东,从祖宅到祠堂,从肇庆老家的荷路村到云浮山区的牧牛场,李连庆这几年到处挂毛主席的画像在哪里?
“年轻人,你去过中南海南门吗? 你不知道南门上写的是什么吗? ’李连庆指着后面的墙说:“这五个字就是‘为人民服务’! ’说。
“为人民服务”是在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19年的李连庆,是他最常说的话,也是他从业日记中频率最高的话。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活一天很无聊,活一天要为人民出一天的力。 ”。 李连庆说毛主席说共产党员最大的道德是为人民服务。
连庆公说:“陪在主席身边的19年,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产。”
记者的手记
他属于这片土地
63年前,李连庆有志于报国参军,被选为8341部队,成为毛主席警卫,为毛主席服务19年。
多年前的那个决策改变了李连庆的人生轨迹。 从那以后,他一生都在毛主席、叶帅身边当警卫将近30年,之后一直工作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离婚。 可以说,他见证了新中国60多年来的风雨,证明了一代伟人、一代共产党是如何自身改变中国的,新中国是如何自立的,中国的奇迹是如何震撼世界的。

之后,李连庆又怀着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梦想,回到了故乡青山绿水之间。 他的决定改变了他出生成长的村庄。 曾经肮脏的荷路村变成了“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文明村”。

正如毛主席说的:“我们共产党就像种子,人民就像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 李连庆像生命力旺盛的种子一样,在大众的土壤里扎根开花,成长为大树、森林。

文:南方日报记者
周志坤赵琦玉陈清浩
:南方日报记者曾经很坚强
标题:“毛泽东警卫员:听闻军令连夜清理退房”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10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