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0字,读完约4分钟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一年里,李克强总理已经表示愿意与12个国家合作建设高铁。事实上,他已经成为中国设备的“代言人”和“推销员”,从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和发电厂等基础设施,到核电、高铁、电信和港口等高端设备。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段专门阐述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中国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汽车、飞机和电子等设备走向世界,促进外商投资冶金、建材等行业。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包括电力设备等行业,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行业在国内市场发展多年,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如果他们执行国家战略,他们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这种促销无疑更具战略性。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走出去”也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的热门话题,工商界代表和委员们甚至提出了建议。

核心提示

鉴于中国核电走出去的良好基础和优势,预计未来10年国外将有60-70台新机组的市场。同时,30至40个单位将退役,20至30个单位将延长寿命。海外核电项目将大量开发。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从今年开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核电集团董事长于和连续第三年提出推进华龙一号登陆和退出。

近年来,核电已经成为继高铁之后“中国制造”的又一张名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各种外交场合和高层访问中亲自担任核电“推销员”。去年12月24日和今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还作出了加快核电等设备淘汰的两项重要部署。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参与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向世界推广中国的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和汽车、飞机、电子等设备。”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中国设备如何“走向全球”?你面临什么障碍?在3月10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于和指出,只有当独立技术退出时,设备制造业才能最大限度地退出。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鉴于中国核电走出去的良好基础和优势,预计未来10年国外将有60-70台新机组的市场。同时,30至40个单位将退役,20至30个单位将延长寿命。海外核电项目将大量开发。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有基础和条件

21世纪:中国领导人多次推广中国的核电。目前,核电是在什么阶段退出的?

于和:我们对核电“走出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例如,通过执行中央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我们已经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其他中亚国家在核燃料方面进行了合作。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目前,中国核电走出去已进入关键阶段。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核电具有走出去的良好基础和优势。2014年8月,中国广东核电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核电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三代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正式通过国家审查,计划在今年内启动示范项目。中国独立三代核电技术的创新成果为核电走向世界奠定了技术基础。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21世纪:目前,世界上三代核电技术竞争激烈。中国核电的优势是什么?

于和:根据国家安排,计划于2015年在福建福清和广西防城港启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为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大规模自主技术走出去奠定重要基础。

华龙一号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

第一,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从R&D工作一开始,华龙一号就立足于打造一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走出去”做好充分准备。例如,中广核提前规划并安排了31款软件的自主研发,为未来“走出去”技术的出口做准备。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第二,安全和经济之间的平衡。国际核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除了政治和外交因素外,技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在同等安全水平下,具体成本是相同的。“华龙一号”的技术安全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但其经济性大大优于其他国际反应堆,这是其核心优势。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第三,产业链的比较优势。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核电在工程建设、生产和运营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同时,国内成熟的设备制造体系和产能优势可以形成“走出去”的供应链优势,第一套的国产化率可以达到90%,这为华龙一号的经济性提供了保证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此外,经过30年不间断的核电发展,我们拥有了大量的工程师、操作员和设计师,这是非常重要的。

核电走出去的三大战略

《21世纪英文报》:你认为当核电退出时,中国的工业配套设施能跟上吗?

于和:近年来,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产业基础不断加强,配套产业和资源具备每年支持国际国内市场建设10 ~ 12台核电机组的综合能力。此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盟合作正在加快,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加大支持服务,组织运作和资源配置也在逐步优化和完善。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21世纪: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走出去”项目进展如何?

于和:在接下来的10年里,估计国外会有60到70个新单位的市场。与此同时,30至40个单位将退役,20至30个单位将延期。海外核电项目开发空室巨大。我们总是希望我们能”,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现在,中国通用核电集团已经实质性地进入英国新的核电市场,最初锁定了一个控股项目和一个控股项目。其中,参与的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 C)项目预计将于2017年左右启动。“华龙一号”将通过英国通用技术评估(gda)后应用于控股项目建设,这将真正实现中国自主先进核电技术在海外市场的落地,具有象征意义。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与此同时,中国通用核电集团已成为罗马尼亚首个新核电项目的选定投资方,双方正在加快具体合作的谈判和磋商,这对我国意义重大。这些合同签订后,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我国的技术和制造业,包括我国核电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这是对我国技术和整个工业体系的认可。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当核电退出时,有三种策略:“借用船只”、“拼写船只”和“建造船只”。罗马尼亚项目乘船出海,英国欣克利角项目乘船出海,控股项目造船出海。“借船”和“拼船”的目的是为了学习,锻炼能力,最后“造船”出海。只有当我们独立的核电技术走出去,“造船”走出去,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走出去需要国家的支持

21世纪:中国核电项目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于和:通过目标政府的技术审查是华龙一号登陆海外最关键的一步。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等核电国家,必须对进入本国市场的新核电反应堆技术进行严格的技术标准合规性审查。例如,gda(通用设计审查)需要在英国进行,而法国的epr技术需要5年才能通过。企业需要在国家的整体协调和必要的政策支持下,根据需要完成大量的适应性设计修改,并最终通过考试。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因此,今年我建议国家将华龙一号技术列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协调优势力量,不断完善R&D和反应堆技术设计,为下一步通过相关国家的技术审查,最终实现登陆海外市场创造必要条件。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21世纪:还有其他挑战吗?

于和:核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不仅是企业的经济问题,还有一些复杂的政治和国际问题。外出需要国家的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国家的支持,单靠企业的努力很难实现“走出去”的目标。此外,当我们出国建设和运营核电厂时,我们需要详细了解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包括人们对我们的认可。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走出去核电需要我们国内企业组建一个团队,包括设计院、制造商和施工团队,组成一个联合团队,实现一起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这些企业有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只有充分展示这些企业的特点和能力,我们才能真正做好核电的“走出去”。

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此外,核电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了获得海外项目订单,有必要提出一个有竞争力的融资计划。我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有关安排,借鉴其他国家发展海外核电项目的共同做法,尽快制定和出台核电走出去的出口信贷等支持政策,以提高中国核电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标题:重构动力源 中国装备出海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