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6字,读完约4分钟

“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变老。”面对中国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一首本来就浪漫而温暖人心的旋律,让人们忽略了浪漫,只想着如何在年老时管理自己。

以“险”养老期待政策红利

毫无疑问,养老仍然是今年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保险业肩负着殷切的希望和沉重的责任。

保险业面临新的养老任务

保险和养老金的结合不仅是填补空怀特市场的商业游戏,也是着眼于未来的系统安排。

从满足当前需求的养老保险产品,到未来二三十年的养老保障计划,再到强调战略投资愿景的养老社区规划,保险业与养老产业有着天然而密切的内在联系。鉴于这一重要的社会服务业,国务院去年明确表示支持商业保险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支持有条件的保险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支持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产业投资、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疗设施建设。

以“险”养老期待政策红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复杂的部门利益,在追求公平的口号下,商业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一度被长期压制。如今,推动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地位的根本动力是商业保险在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优势。”

以“险”养老期待政策红利

也正是被“效率优势”所吸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养老保险提出了新的任务——2015年推出个人所得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继续推进养老保险改革;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同时完善工资制度,对基层职工给予优惠政策。

以“险”养老期待政策红利

延期纳税启动基本确定

在“新任务”中,个人所得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已基本确定在今年内推出。

2015年3月8日,在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保险业代表座谈会上,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特别提到,他对今年实施个人所得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充满信心。他说:“如果这项政策顺利出台,我相信它将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今年,中国保监会还将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争取政策早日落地。”

以“险”养老期待政策红利

可以说,税收优惠一直被业界视为推动保险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在座谈会上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随着个人保险费率改革的不断推进,寿险价格普遍下降了20%,覆盖面扩大到264%。从今年商业寿险的发展来看,形势是好的。这部分企业年金应在支付过程中加强税收优惠。”

以“险”养老期待政策红利

当然,保险代表对税收优惠的期望并不仅限于个人所得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孙洁建议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甚至转移养老保险等部分社会保险缴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

以“险”养老期待政策红利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保监局局长马也指出,保险业需要税收支持才能服务实体经济,并建议扩大税收来源。

私人机构渴望平等对待他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联合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戴浩也渴望获得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民营养老机构的代表,戴昊认为,民营机构不应以“双轨制”进入养老行业,而应平等对待,享受国民待遇。

以“险”养老期待政策红利

“目前,养老金市场有两种制度:公共制度和私人制度。公共养老机构由政府投资,在运营中享受各种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民间资本很难投资养老服务业。除了固定资产投资外,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财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的运营成本也非常高。”例如,戴浩说:“以武汉一个纯粹的关爱服务机构为例。2014年,服务收入仅为400万元,而员工工资、水电等能源成本以及各种税费的运营成本高达1300万元,净亏损900万元。这还不包括5亿元的设施投资收益,但如果按照5%的银行利率保守计算,也是2500万元的损失。经过综合改造,这家养老机构每年至少亏损3400万元。”

以“险”养老期待政策红利

对公共养老机构的特殊优惠和补贴政策直接导致了市场价格的“扭曲”,即公共养老机构价廉物美,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私营养老机构因成本高而少之又少。因此,养老行业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社会意识到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期待着养老行业的巨大商机,另一方面,进入这一行业的社会资本却在努力盈利。

以“险”养老期待政策红利

意识到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今年2月,中国十部委发布了《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发挥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在戴浩看来,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起步阶段还很困难,急需借鉴非营利组织的政策,才能有生存的希望。

标题:以“险”养老期待政策红利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