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58字,读完约6分钟
这篇文章最初是由氮气收集大师吴伟写的
一位视频产品的领导来和我聊天。
该视频产品的背景如下:一家国有广播电视集团的新产品,以短片为主。
它可以被看作是传统媒体的一次变革,或者是媒体与互联网融合的一次尝试。
谈了大约一个小时后,写这篇文章的想法突然产生了。
短片,我个人非常喜欢。
腾讯的微观视觉收缩(用这个词来说)并不意味着短片的结束。
短视频适合移动和碎片化观看,这符合趋势。
问题是:如何去做。
寻找一个简短而又酷的合作?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平台?哈哈,当人们每轮花费10万加元的时候,你为什么要和一个只有少数用户的平台合作呢?
如何开始?
国有媒体陷入了这样一个问题:渠道?内容?
这件事已经争论了很久。
让我们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一下。
我一直认为这是无可争议的渠道是由像英美烟草这样的公司主导的。包括短片在内,它们最终可能会被使用,但它们仍希望在微信等工具上广泛传播。
内容方面的情况的本质是:如果媒体仍然说他们擅长做某事,那就是在做内容。尤其是对于视频行业,电视台有足够的录像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不像书面媒体,大多数不在这个行业的人没有这样的设备和能力。

有些人可能会想,当你能用手机拍摄时,需要什么专业的录像设备?
相反,必须使用这样的设备。除非是紧急情况,否则当一个用户拿着手机拍摄现场时,他就会爆炸。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专业的拍摄、编辑和后期效果(包括字幕)。无论是国外的youtube还是中国媒体的一些所谓视频,你用手机拍摄热门视频的可能性都非常低(并非没有)。

回到视频短片《温图》,我和这个朋友讨论了一个问题:你真的认为自己是一个频道吗?还是内容?
定位尤为重要。如果立场不明确,事情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国有组织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复杂的。如果方向是模糊的,那将是复杂的,最终的结果是可以想象的。

如果这个产品被定位为一个渠道,这实际上是许多传统媒体的做法,它的实际结果是把传统媒体产生的内容放入这个新的媒体渠道。具体到这个短片产品,就是把电视台的内容放到这个产品上,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发布”工具。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从过去纸媒的经验来看,这种方法的效果可以说是极差。

如果这个产品被定位为内容产品,这意味着这个产品团队应该参与内容制作,甚至是原创制作。这种做法引起的担忧是团队是否会超重。为什么不有效地使用现有内容?你为什么想再次复制它?

这与视频行业的具体情况有关。
第一个具体情况:在整个视频行业中,所谓的好内容并不多,尤其是短片。
专门制作5分钟左右视频的“一个”非常受欢迎。在我看来,它的成功有两个因素:一是促销非常激烈,敢于砸钱;第二,内容非常微妙。第二点非常重要。如果内容是粗制滥造的,即使真金白银的推广继续下去,用户流失率仍然极高。最终,是内容牢牢锁定了用户。

一次经历告诉我们,目前,你的视频足够精美,足以留住用户。这反过来表明,精致的东西在整个视频市场是稀缺的。
视频行业的这一特点实际上与书面媒体非常不同。后者所谓的好内容无处不在,因此它必须进入下一个竞争阶段:匹配。对于视频来说,它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阶段。

第二种具体情况:电视行业现有的内容大多不适合手机短视频。
意思是:它不能重复使用。
电视实际上不是一种分散的媒体,无论是做新闻节目、制作电视剧,还是直播选秀和比赛。看电视的人被称为“电视迷”。这个词的另一个意思是:你根本不想看电视片段。

我国电视行业有一件奇妙的事情:事实上,业内每个人都知道,与报纸和杂志相比,电视是一种非常肤浅的媒体,但在现场,每个人都在谈论制作一个能引起思考的厚节目。而厚,恰恰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禁忌。

如果一个电视节目只能通过移动剪刀两次来移动,那么就不可能快速直接地跳起来。
第三种具体情况是,这个市场上有很多人可以贡献原创内容,但不能录制。
当媒体上的文字太多的时候,很多人都想突破。音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门槛稍高。但是视频也是一种选择,因为它的门槛更高。门槛高意味着竞争者少。

一个叫三标的自媒体人做了这个,搜狐帮他做了一个视频节目。这个节目展示了三张桌子的内容,搜狐还画了漫画——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为了避免三张桌子缺乏摄像感——而且它还活跃了一会儿。然而,搜狐似乎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原因很容易理解。随着搜狐视频量的增加,它可能对直接赚钱的形式更感兴趣,比如自制剧,比如电视剧和电影购买。

这实际上是电视行业的一个机会。正如我之前所说的,电视行业有各种各样的视频拍摄硬件,以及处理视频的人员(如编辑、导演等)。它提供这些技术资源,而非电视行业的人提供原创性的创意和内容(这可以看作是脚本大纲的雏形),共同制作和形成拥有共享版权的视频作品。

我不能说每个人都能成功,但根据大数定律,总会有少数人成功。
我向这位好友推荐了这种做法,我的定位观点实际上非常明确:将自己定位为一名新的内容制作人。
传统媒体总是痴迷于过去沟通渠道的控制地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渠道之所以受到控制,不是因为它的业务实力,而是因为它的行政垄断。
互联网打破了这种行政垄断。
沉迷于过去的内容,开发了一个又一个所谓的互联网新产品——事实上,再造了一个“出版”渠道,并与本土互联网公司争夺这个渠道,这基本上属于屡败屡败。快乐,鼓励我。

首先,新产品在内容上应该是“去父级的”。它的使命不是成为现有内容的新发布渠道,而是重新创建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传统媒体人在辞职和创业后能够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内容制作,完全去矩阵化。
标题:为什么很多传媒人离开后创业会做得更好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6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