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12字,读完约6分钟

“自商业体制改革特别是‘三证合一’试点实施以来,最明显的变化是员工的工作强度加大,企业注册时间缩短。”昨日,沈阳市铁西区工商局局长张博告诉《中国商报》。

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年:日增企业1万家

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各地的企业都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数据,平均每天有1万多家新注册企业,一家企业的运营时间缩短了一半。

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年:日增企业1万家

在商业体制改革一周年之际,李克强总理于3月20日访问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并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商业体制改革,促进群众创业创新。

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年:日增企业1万家

“新产业、新技术、新形式、新模式层出不穷,所有审批和监管都必须积极适应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要求,不能看不清楚就被束缚。我们要善于倾听市场的声音,为新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李克强在视察期间说。

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年:日增企业1万家

企业数量增加1万家

自2014年3月1日起,除深圳和厦门率先试点外,商业体制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实施。

一系列减少市场主体进入壁垒的改革措施,如将注册资本改为认购制,将年检改为年报,将“先证后证”改为“先证后证”,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改革的实质在于“宽进严出”。“广泛准入”意味着简化程序,放松企业,创造一个宽松和平等的准入环境。

这些数字更有说服力。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最新数据,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全国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340.73万个,同比增长18.30%,注册资本(金)22.38万亿元,同比增长90.19%。其中,企业383.23万家,增长49.83%;注册资本(金)20.66万亿元,增长1.02倍。平均每天有10,500家新注册的企业。

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年:日增企业1万家

另一组数据更直接:从2011年9月1日到2013年8月31日,创业平均需要25.59天。自商业体制改革实施以来,企业的运营时间缩短到14.29天,节省了近一半的时间。

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年:日增企业1万家

拿“三证合一”这个硬骨头来说

在20日的视察中,李克强着重问商业体制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是哪一块。答案是“三证合一”。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李克强表示,如果“一个证书,一个数字”不能实现,普通人将不得不跑腿申请证书,这将增加创业成本,降低创新热情。

李克强还提出了一个硬性要求:加快“三证合一”改革,力争在年内实现“一证一号”,有效降低企业注册场所要求,继续简化企业注册和注销流程。

所谓“三证合一”,是指工商、税务、质监一体化。目前,全国24个省正在推进这项工作。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张茂在公开场合表示,2015年,政府的公共服务效率将最大化。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推进“三证合一”工作。

张茂说,这项工作将大大方便企业,一般法定注册时间可以从20天减少到5天。

然而,“三证合一”改革的难点在于部门间的合作与联系是否顺畅,这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效。从横向看,“三证合一”涉及工商、质监、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从纵向来看,它涉及国家部委和省、市、县各级。

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年:日增企业1万家

在横向部门之间,如何实现“三证合一”综合登记业务系统、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业务系统和税务登记业务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和自动数据转换,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年:日增企业1万家

以辽宁为例,该省的做法是建立一个统一的“三证合一”综合注册业务平台,工商部门统一受理申请材料,内部转交给国税、地税和质监部门。

“三证合一”实施后,通常在所有材料提交后的7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此外,跨部门联动不仅直接体现在四个部门之间,还包括与业务运营相关的其他部门,如银行。

目前,全国推广“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地区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三证同时发放”,如深圳模式;一是“三证合一”,具体是“一照三号”,如辽宁模式。地方差异会对一些跨省(区)办理相关手续的企业产生一定影响。

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年:日增企业1万家

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三证合一”以解决因模式差异而导致的有效性限制迫在眉睫。

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克强访问SAIC期间,中央组委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14个部委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企业必须活得好,活得好

放宽门槛只是第一步。把企业数量增加一万个,我们必须帮助他们生存。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数据分析办公室发布的数据,去年,超过60%的新注册市场实体保持活跃的业务。

对此,李克强表示:这个数字不容易,但我们必须想办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既然他们已经出生了,下一步就是让他们活得好好的。

因此,“宽松进入”仍然需要“严格控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坏钱赶走好钱”。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监察局局长马福在接受《中国商报》独家采访时表示:“未能查处非法市场主体是对守法企业的打击;市场监管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严格管理’也是为了促进发展。”

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年:日增企业1万家

《企业信息公开暂行条例》实施后,SAIC制定了《企业公开信息抽查暂行办法》、《业务异常清单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全国工商系统还建立了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了企业年检公示和即时信息公示功能。截至3月,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页面访问量超过13亿次。

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年:日增企业1万家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正以此平台为基础,以“互联网+大数据”的思路,推进社会共治的信用监管体系。

检查中,李克强表示,要依托大数据完善监管平台,探索建立统一监管机制,加快综合执法,坚决防止弹性执法和选择性执法,增强执法公信力。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有必要从大局出发“不情愿”,这也是为了破坏空的寻租空间。各部门要主动策划,形成合力,推出更多的“好菜”和“新菜”,方便群众,造福企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年:日增企业1万家

格鲁姆介绍说,SAIC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企业信用信息宣传平台,并正在积极与其他部门共享或交流相关信息。例如,该平台已经开始与国家法院系统的“失信黑名单”对接,双方数据正在优化对接过程中。一旦被列入法院的“老赖”黑名单,就不可能在工商部门登记为企业法人。

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年:日增企业1万家

“信息共享可以帮助所有行政部门提高监管效率,而促进信用监管的关键是实现联合处罚。通俗地说,就是让现代信用监管发挥作用,让市场参与者明白不诚实的后果。”新郎说。

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年:日增企业1万家

此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牵头建立一个联合纪律机制,工商部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标题: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年:日增企业1万家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