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2字,读完约7分钟
李存强,男,美国/加拿大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统计建模分析硕士,注册会计师。自2002年加入美国万通金融集团,先后担任集团财务顾问及会计师、万通国际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全球战略规划及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并兼任日本万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香港万通亚洲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及英达泰和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2012年加入华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险”一词被频繁提及14次,针对养老、大病、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指明了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在参与国家治理和经济建设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日,记者走访了华泰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李存强,从“保单红利对寿险行业的影响”、“商业保险帮助民生养老和健康服务体系”、“寿险行业如何抓住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机遇”等几个角度发表了看法。

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激发保险创新的活力
记者:“看病难、看病贵”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要发展多元化的健康保险服务”,这就对保险业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也使保险业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号。你认为中国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的关键是什么?如何看待当前寿险行业的发展机遇?

李存强: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十条》的颁布,从国家层面上大大提高了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可以说,这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功德在今,利在未来。”

目前,中国正处于加速老龄化时期,未来养老问题将更加严峻。正如《新中国十条》明确指出:“商业保险应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我认为,大力发展第三支柱是支撑和稳定我国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关键。

从寿险发展的角度来看,《新中国十条》为保险公司在民生、养老、医疗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对老年健康需求的深度和广度极大地激发了保险业的创新活力。随着今年我国个人所得税递延养老保险的实质性进展,未来我国将逐步从储蓄型养老向保险型养老转变,从而实现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感的目标。

除了建立商业健康保险,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健康管理。目前,中国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人正在逐渐增加。在中国养老卫生体系建设中,“医疗”和“维护”不能完全分开。应结合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提供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和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长期护理也是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长期护理在中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挑战是一样的。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不仅需要大数据的支持,还需要科学合理的产品定价,同时也增加了商业保险的人工成本和风险成本。因此,实现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的关键在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长期护理保障体系。

优化传统商业模式
我们必须拥抱互联网
记者:近年来,网络保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仍仅限于全民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保险等。对于人寿保险,我们如何才能赶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华泰人寿的互联网创新理念是什么?

李存强:保险公司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基因,华泰人寿必须“拥抱互联网”。未来保险发展的网络化将有两种形式:一是针对高净值个人,主要集中在“60后”和“70后”。他们更注重安全性、财富继承性和财富安全性的需求,更适合定制化。对于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和高级分析来优化政策,以增强客户体验;另一类关注“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更愿意在网上选择便宜优惠的人身保险产品,也更容易接受新产品和销售模式。这两类保险客户的需求完全不同。就前者而言,虽然互联网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但这类客户不能脱离传统理财规划师和代理人提供的“面对面”定制服务,而后者作为未来客户的主体,应该是基于互联网的。近两年来,网络保险大多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传统寿险,给公众留下了“新瓶装旧酒”的印象。事实上,只有互联网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创新才能突破传统的保险业务,从而真正拥抱互联网金融的蓝色海洋。华泰人寿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非常乐观。目前,正积极基于互联网模式进行有益尝试,积累互联网运营经验,搭建相关平台和流程,快速融入互联网保险市场,为华泰人寿注入新鲜元素。

打破同质化的漩涡
运营效率最大化
记者:近年来,华泰人寿一直围绕转型进行调整。2014年底,您提出了“三年重建华泰人寿保险”的目标。这一战略构想基于什么考虑?这是否意味着华泰人寿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李存强:实际上,政策红利不仅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动力,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同质竞争”、“粗放发展”、“重规模轻效率”、“重财务管理轻安全”都反映了当前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华泰人寿面临的是如何打破“同质化漩涡”,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效率,走上专业化、高效化的经营之路。

自2012年加入华泰人寿以来,经过深入的调查和论证,我最终确立了公司的发展方向:经过5-10年的不断转型,华泰人寿将成为面向中高端客户的家庭寿险和财富解决方案提供商,最终将公司打造成为一家特色鲜明、业绩领先、具有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寿险公司。转型可能会在短期内牺牲公司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但如果没有持续的转型,就很难启动一辆快速健康发展的战车。因此,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容量改进”和“成本优化”。

2014年,华泰人寿成功推进了五次转型:一是市场转型,逐步聚焦城市高端客户市场;二是产品转型,从财务管理转向长期安全和长期财富;三是业务转型,重点是价值持续稳定增长,业务指标重点从规模保费转向标准保费和价值保费;四是渠道转型,明确个人保险渠道的价值主张,以卓越绩效为导向,注重代理人生产能力和收入的提高;第五,风险控制转型,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防范高现金价值业务的风险,注重资本运用的风险,如流动性风险、错配风险和坏账风险。

2014年,华泰人寿实现了成立九年来的第一次盈利,这也是新业务价值在连续三年下滑后的快速增长。经过今年的努力,华泰人寿实现标准保费26.86亿元,同比增长6.0%;新票据保费收入5.73亿元,同比增长13.9%。

在保险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在华泰人寿取得阶段性转型成果的前提下,2015年将是华泰人寿实现未来三年发展战略目标的第一年。华泰人寿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强身健体、转型升级、奔跑腾飞”的三个关键步骤,实现再造华泰人寿的宏伟目标。
标题:服务民生大计 寻求创新突破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5202.html
